一起來看見部落學童課後的學習與陪伴,部落中放學後的學童,多是隔代教養,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課業,苗栗泰安士林部落的長老教會,牧師Silan,15年前來到部落牧會,便決定開設課後班,但過程不盡如意,但秉持翻轉部落弱勢的形象,二年開始連結外部資源,同時也引進有機農法,讓部落農業轉型,促進經濟收益,此外,教會也承辦文健站,期盼從三大面向,穩定族人生活、促進部落發展。
(士林長老教會牧師 Silan Hayung(林以撒) 泰雅族:
將來我們部落小孩子的未來在哪裡?那種競爭力在哪裡?)
來自長年在苗栗泰安士林村牧會牧師的擔憂,在當代社會,部落中壯年人口外流已是常態,大多只剩下小孩子跟長輩留在部落,林以撒看見部落族人生活需求,如果只仰賴社福資源的挹注,並非長久之計。
(士林長老教會牧師 Silan Hayung(林以撒) 泰雅族:
我們一直都想要去翻轉部落弱勢的形象,其實我們都知道,最快最好的捷徑就是從教育,所以小孩子其實他們的潛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我們從教育上更多的關心、輔導,將來他們的發展會更寬更廣。)
然而除了一般的學校教育,如何更全面地關心、輔導部落的學子,林以撒認為,課輔班是很好的媒介。
(農友 Hana Takun(葉櫻花) 泰雅族:
我們部落的婦女幾乎都是務農,白天工作,晚上還要煮飯洗衣服,然後比較沒有時間,去輔導小朋友做功課。)
(士林長老教會牧師 Silan Hayung(林以撒) 泰雅族:
我剛來的時候其實也很積極地推動小孩子的課業輔導,還有青少年樂團的培訓,後來中間有中斷一段時間,一部分是學校(士林國小),開始承接夜光天使(課輔班),二方面是,有一些情況讓我覺得有些沮喪,最讓我傷心的就是,我們幫小朋友課輔了,要送他回家了,可是家長卻沒有在家,有幾位可能都還在商店流連徘徊。)
看見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教會開辦課輔班的初衷有落差,部落內的課輔班沉寂了一段時間,但隨著士林國小的課輔班也停辦後,教會仍是擔心孩子的教育及照顧問題,便積極尋求資源,兩年前在因緣際會下,與非營利組織合作,重啟了課輔班。
(農友 Hana Takun(葉櫻花) 泰雅族:
小孩子一放學就到教會來,我們教會也有提供晚餐、點心給小朋友,然後還有找幾個老師、課輔老師來教導他們寫作業。)
(課輔班廚工 張美雲 泰雅族:
(學生)前面(一開始)真的很頑皮,都不聽話,很多老師真的也是很累,他們也是很有那個忍耐心,然後一直教導,教導,然後我在這裡兩年變了,也不錯了 真的是感謝很多資源。)
手拿麥克風,親自教導族人調配有機噴灑劑,教會著重學童的教育外,同時也將農業技術帶回部落,成立有機友善農耕團,要帶動部落農業轉型,除了能夠改善族人經濟狀況,進而讓家長能夠留在部落工作,增加陪伴、照顧小孩的時間。
(士林長老教會牧師 Silan Hayung(林以撒) 泰雅族:
我們真的可以做很多,那其實像公部門也好或者是一般的社會團體,其實真的可以透過教會來成為這個部落,非常好的朋友跟夥伴,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所以我們希望我們一起來為部落來努力這樣子。)
此外,教會也承辦了文化健康站,讓長輩獲得照顧的資源,以全人的關懷,讓教會在部落發揮最大的功能。而教會也從孩子的教育、中壯年的生計,到老人的照顧,包辦了族人的一生,翻轉部落弱勢的形象、促進部落全面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