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Kawa(施俊銘) 台北市

文化館資源挹注有異 文化推動功能須受關注

都會區文化館的資源跟原鄉的資源,會根據當地政府的資源挹注有所差異,但學者認為原民文化館的優勢、對在地文化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功能,才是需要關注的焦點。

當博物館已不僅只是存放文物的儲藏室,更多的是從與文物與源出社群建構連結、保留在地文化內涵的重要場域時,國內的原民文化館又有什麼樣的功能,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立台灣博物館長 洪世佑:
原鄉的文物館,其實他有一個優點就是,他可以跟原鄉所有的原住民,一起來討論,這個部落應該要典藏什麼樣的文物,然後策展的時候也可以一起來討論,怎麼展原民的故事,可以發揮到保留原鄉文化,最大的一個目標。)

像是在原鄉的宜蘭縣大同鄉的泰雅生活館,在沒有多餘的資源投入下,七年中努力復育小米,更在近年期通過環境教育認證場域,將環境教育納入文化館的一環,除此之外也與在地農友合作,推展在地農特展品,將原鄉文化館發揮最大的功能;而反觀位在都會區的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則是以推動整體原住民族群的文化為目標,從特展當中,讓都會區民眾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

(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館員 Akuanx Poiconx(浦念瑜) 鄒族:
其實每個一館的主管機關,能夠給予館舍的資源是不同的,但是每一個主管機關,他們都有自己既定的目標。)

(北教大文創產業經營學系助理教授 施承毅:
城市鄉村的脈絡是很不同,所以等於是說,大家所有的中間遇到的挑戰困難,都是在反映這個背後的條件的不同,重點是面對它集思廣益,是可以慢慢突破的。)

雖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原民文化館面臨的挑戰也會有所不同,但透過不斷地發掘在地內涵、訂定目標,在地方館員及地方政府的努力之下,持續為原民文化的推動與發展,發揮自己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