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平埔族群遷徙進入埔里屆滿兩百年,南投縣埔里鎮除了將在12月,舉辦平埔族群入埔200年的紀念活動外,11月分也在鎮立圖書館,分別舉辦四場歷史講座,請來文史工作者。深入剖析四百年前外來族群,陸續移民進入台灣之後,造成原本居住在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遷徙進入埔里地區,透過講座讓更多人對台灣原住民族歷史的演變,建構正確的史觀及認識。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西部平埔族群,在200年前遷徙進入埔里盆地的歷史脈絡,埔里鎮公所舉辦四場歷史講座,邀請相關的學者專家,要來揭開一般教科書沒有教到的,台灣原住民族史觀。
(埔里鎮公所秘書 王雅樂:
今年就是適逢我們的,平埔族群入埔200年的周年紀念,那圖書館特別有規劃就是兩場的講座,那甚至在12月的時候,我們有辦理一系列的平埔族的展覽,以及平埔族群的系列活動,那來了解我們的平埔族群,就是移居進來埔里的這個歷史過程。)
(暨南大學教授 簡史朗:
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科書,也都所講的,因為是講述主流人口的,漢族的歷史地理嘛,所以原住民這一塊就疏忽了,那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止四百年的漢人的拓墾史,再往上幾千年的,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文化,這個部分應該納入,這個才是真正的台灣史。)
在這場講座中,對平埔族群研究相當深的暨大教授簡史朗博士,就考古證據佐以歷史資料,透過時間線的發展,一步一步闡述台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史,以及外族陸續移民進入台灣後,對原住民族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導致大量平埔族人,從西部平原的祖居地遷徙進入埔里盆地。
(民眾 吳宏銘:
自己老家是在彰化,彰化那邊也有很多平埔族的社,它也是在兩百年前左右,就是陸陸續續移來埔里這邊這樣,跟我比較有關係可能就是那個,埔里這邊的藍城,那藍城地區是從彰化埤頭那邊,有一個東螺社那邊移過來的。)
(民眾 潘雅綺 噶哈巫族:
在這個演講之前,我並沒有知道這麼多資訊,然後關於說在埔里這個地區就是,它有這麼複雜的一個遷徙的歷史,族群的歷史,所以我們都必須就是站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去思考就是,我們在殖民歷史上的之間的一個關係。)
這場講座不僅吸引外縣市,對平埔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與,也吸引埔里本地平埔族青年,想對自己族群歷史文化有更多認識,同時也在專家學者闡述下,讓前來參與的聽眾們,對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與發展,有更多的見解與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