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發表音樂專輯《十菜一湯》,以料理為媒介,集結六大原住民族群歌聲,傳遞原民野菜智慧與永續生活理念。
花蓮縣政府於昨(5)日發表以生活料理為主題的音樂專輯《十菜一湯》,傳遞花蓮推動永續生活的核心理念。縣長徐榛蔚指出,她的政策「永續是生活的日常」,可以在原住民族身上看見精神,因為,無論遷徙到何處,只要看見熟悉的野菜,都知道如何料理,甚至意味著回家。她希望透過這張專輯,讓永續精神融入族人的日常生活。徐榛蔚說:「陽明山看到路邊的,有那個日本昭和菜或者是鴨兒芹,還有龍葵,就覺得這就是家的味道。」專輯發起人吳雪月投入原住民野菜研究35年,她發現童年常見的野菜逐漸消失,原因在於具藥用價值的植物常被連根拔起,失去了永續傳承的觀念。她強調,《十菜一湯》雖以「十菜」為名,實則可隨生活調整為八菜、六菜,重點在於將永續理念代代相傳。吳雪月說:「那個有一種藥草一個作用,這個有中藥材,就是連根拔起,原住民採集絕對不會連根拔起,會用摘的,要不然就是用割的,這個也是永續,讓後邊的人還有機會去採集。」
《十菜一湯》一共收錄八首歌曲,匯聚阿美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噶瑪蘭族、賽德克族與撒奇萊雅族等六大族群,由族語歌者與長者親自演唱,完整呈現各族語言與文化特色。整張專輯不僅是音樂創作,更是一份珍貴的文化紀錄,保存了族群的口述歷史與野菜知識。
(Alian新聞特約記者Buya花蓮市採訪報導)
(照片取自花蓮縣政府官網及Alian原廣台記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