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第二屆「拍刺浪潮節」熱鬧登場,邀請國內外南島紋身師齊聚,透過拍刺紋身體驗,感受南島拍刺文化背後的生命意義。
來自台灣、夏威夷、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的南島紋身師齊聚台東,史前館「拍刺浪潮節」現場吸引許多民眾體驗拍刺紋身,來自長濱鄉的阿美族青年,就選擇以傳統拍刺完成人生第一個紋身。阿美族青年:「我覺得傳統拍刺上面,它就會更有人跟人的連結,而且又是透過跟不同族群的拍刺師交流之後,我覺得這個刺青就會是很特別,然後有帶有祝福的一種感覺。」排灣族拍刺紋身師宋海華,多年來致力復振傳統拍刺文化,也希望透過活動,讓技藝重回族人生活。宋海華:「因為我們消失了很長的時間,好不容易把這樣的技術用回來,這個未來必然絕對會是很重要的,尤其我們現在在做的比較辛苦的是要做技術的傳承。」拍刺對南島族群不只是裝飾或紋身,更是一種象徵家族記憶、族群責任與文化認同的重要儀式,史前館長蔡政良手臂上也有一個魟魚圖騰,由宋海華設計操刀。蔡政良:「他也知道我對於海洋的保育或海洋的生態非常的在意,他說魟魚是很多地方的這個海洋守護神,它裡面又包含了這個阿美族的這個八角星,因為我現在住在都蘭部落裡面,所以這個是獨一無二。」
透過拍刺浪潮節,希望讓更多人從親身體驗中,理解紋身背後蘊含的文化能量,也為古老技藝注入新生機。
(記者Tuwana台東市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