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Sapatongos no Tafalong to mapatayay a salikaka
日前太巴塱部落前頭目吳政和因病離世,享耆壽93歲,曾於民國47間擔任光復鄉民代表。不論是擔任鄉民代表或是部落頭目任內,甚至於卸任後,常騎著單車關心部落居民和巡查改善部落建設,且對於部落各項祭典禮儀和傳統文化的傳承,都親為親授。隨著外來宗教信仰陸續傳至部落,更交待子女,在他離開人世後,要用no Pangcah hay a Sapatongos (邦查喪禮)來做告別。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拉茲勒斯階級成員緩緩將部落旗覆蓋在前頭目吳政和的靈柩上,這也是歷任太巴塱部落頭目,有此崇高的告別儀式,就如同對國家領袖般的敬意。
(Laceles a selalan (拉茲勒斯階級成員) Karo Maya (陳義誠) Amis
Laceles a selalan Karo Maya Amis
這個部落旗當然是後面(來)所做的,可是它可以顯示出部落的一個精神象徵,那這個精神象徵就是,它的崇高就是一面旗,那所有儀式歌謠都會在這裡面,那當然今天我們用這個旗來覆蓋是他是頭目,他是屬於部落的頭目,他當然有權益用我們部落旗子去覆蓋他,就像國家領袖的話,會覆蓋國旗是一樣的道理)
前頭目吳政和於民國111年5月21日離世,享耆壽93歲,曾於民國47年間擔任光復鄉民代表,不管是擔任鄉民代表或是部落頭目期間,甚至於卸任後,常騎著單車訪視部落居民和巡查改善部落建設,甚至騎到更遠的馬佛部落,關心族人生活近況。親民的作風加上節儉樸實的生活習慣,深受居民愛戴。對於部落各項祭典禮儀和傳統文化的傳承,都親為親授。更交待子女,在他離開人世後,也要以no Pangcah hay a Sapatongos(邦查喪禮)來做告別。
(Tafalong a Sapalangaw (太巴塱祭司) Kati Karo (林正治) Amis
Tafalong a Sapalangaw
Kati Karo Amis
過去沒有教會,也沒有其他外來的宗教信仰,就只有邦查喪禮,要供祭的物品是,糯米糕、豬肉、米酒、一芎檳榔和檳榔葉,那接下來要怎麼做告別呢,首先要召集喪家的親戚朋友,還有部落的年輕人,然後站在靈柩前,述說亡者的生平事蹟(paloko)。,那什麼叫做paloko,相信很多年輕人一定也在想什麼是paloko,Paloko首先要呼喚亡者的祖先,甚至呼喚部落更早之前的先人)
除了呼喚部落祖先們,儀式裡更要明確的提到亡者的父母親名字,並說明祂們所養育的子孫已經按著祂們生前的訓勉,完成人世間的工作,現在即將回到祢們的身邊。如果沒有這樣paloko的儀式,祖先會聽不到也不認識這位亡者,尤其是在外地死亡的族人。
(Tafalong a Sapalangaw (太巴塱祭司) Kati Karo (林正治) Amis
Tafalong a Sapalangaw
Kati Karo Amis
以前如果部落的亡者是在戰爭中死亡,或是在外地工作不慎身亡,或是在路上意外死亡的族人,當亡者的遺體準備要進入部落連外道路時,祭司就會開始paloko (呼喚祖先),告知亡者的父母親和祖先們,說明亡者已經回來了,也跟亡者說不要害羞,你的遺體已經回到部落了,然後全部站在靈柩前共同默默祝福亡者。,接下來才開始述說亡者的kasasaway a 'orip (生平事蹟))
no Pangcah hay a Sapatongos(邦查喪禮)儀式簡單莊重,儀式中話語,迴盪心頭。不僅充滿對離世親人的不捨與祝福,更有著對祖先的尊崇與敬意。族人們祈望由吳政和前頭目在天之靈的轉求,祝福太巴塱部落傳統文化,不會隨著因長輩們的離世一步步流失,而是在祖先和族人們祝佑和努力下,一點一滴源遠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