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原住民重點學校發展原住民族知識課程,教育部辦理"原住民族知識及文化課程暨沉浸式族語工作坊",並邀集以布農文化課程為主的學校,透過課程分享,交流實作經驗。
獻唱八部合音,以布農族傳統儀式祈求活動順利,"原住民族知識及文化課程暨沉浸式族語工作坊"布農族場次,來到信義鄉久美國小,不過久美部落擁有鄒跟布農二大族群共融生活,因此有別於其他布農族學校,久美國小課是以兩族民族教育同步進行,而這次研習也特別分享鄒族跟布農族的傳統釀酒方式與差異,鼓勵學生多多認識不同文化。
(久美國小校長 田春梅 布農族:
課程裡面小朋友有沒有分工合作,有沒有發現一些,跟永續合好的一些方法,其實我們小朋友是帶著更多的疑問,我們老師也是帶著很多的疑問)
這次工作坊邀集全國各地,以布農文化課程為主的小學一同參與,其中來自台東延平的桃源國小,在研習課程中分享過去讓學生實地走訪當地Mamahav古道,除了講述過去族人抗日過程,也藉由路上認識傳統植物及傳統技藝,加深自我文化的認同
(桃源國小教師 林念祖 卑南族:
我們真的帶他們到砍斷的那個橋墩,已經斑駁好幾十年了,我們帶他們去體驗的時候,他們真的會感受到原來我們的祖先,曾經是這麼勇敢地在反抗一個帝國)
為了協助學校把原住民族議題融入課程,並增進沉浸式族語教學,透過辦理"原住民族知識及文化課程暨沉浸式族語工作坊",讓各學校彼此分享教學經驗,讓師長們互相學習,進而讓民族教育課程更多元、也從小培養文化底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