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裡的學校、則是要培養學生們、互助合作的精神與台風。台中的博屋瑪國小、在傳統口簧琴樂器的課程,是學生們的必學項目,學校也在這學期末,辦理了口簧琴競賽,讓學生們驗收自己的學習成果。
博屋瑪國小在學期末,辦理全校口簧琴競賽,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位學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機會,不論是獨奏還是團體表演,不僅讓學生們驗收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培養學生們互助合作的精神與台風。
(博屋瑪國小學生 林冠宇 泰雅族:
雖然上台很緊張,但是朋友會那個鼓勵我們。)
(博屋瑪國小學生 湯喜臨 泰雅族:
之前以前那個吹的時候都會,有那種喀喀喀的聲音,然後現在音有越來越準。)
(博屋瑪國小文化指導員 楊振昇 泰雅族:
其實不只是吹口簧琴而已,而是跟那個同學們可能兩個人,四個人五個人一起合作,去怎麼去在那個舞台上去呈現,把他們想要呈現的口簧琴的方式,來呈現給大家。)
台中和平博屋瑪國小,學生們在學校學習泰雅民族文化課程,除了學習族語以及傳統文化知識外,各項技藝舉凡織布、狩獵甚至是傳統樂器等,從一到六年級,每項技藝在每個年級,都會有步進式的學習領域。
(博屋瑪國小文化指導員 楊振昇 泰雅族:
從一年級到三年級,也有先認識泰雅族的口簧琴,然後到四年級之後就去,學習怎麼去採集製作口簧琴的材料,五年級開始製作銅片口簧琴,然後再來是高年級,他可以吹出古調,這是一個教學的那個目標。)
(評審 姜俊偉 賽德克族:
他本身也會互相的影響,比如說高年級會去影響低年級,同樣的低年級也會去學習到高年級,這樣的話他會形成一種文化的雛形,我們也希望讓這樣的一個雛形,能夠還原到我們自己,泰雅族包括賽德克族的音樂文化。)
不論是日常的課程學習還是競賽活動,不僅建構學生們的文化底蘊,也從學習中學到社會的適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