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統計,高雄的高齡人口,位居六都中的第二名。而為了讓長者能快速獲得醫療照護,高雄市不僅設置6條諮詢專線,更推出4種長照服務申請方式。而照顧原民長者的文健站,也在其中扮演醫療照護的轉銜單位。
政府長照十年計畫擴大服務對象和項目,期望更貼近長者需求,並設置1966專線,提供長照業務的諮詢。而高雄市府不僅設了六條服務專線,更推出四種長照服務申請方式,包括撥打專線、線上申請等等,期望用最便利的方法,讓長輩得到照顧。
(記者 ljavaus(楊高潔) 排灣族:
cisia ljavaus(楊高潔) Paiwan
這麼看中長照服務,不是沒有原因,將內政部最新的數據攤開來看,高雄的高年齡人口,已經突破了50萬,老人的人口比,也到達了18.4%,雖然以各縣市來說位居中間,但以六都來說高雄在第二名,市府鼓勵民眾多打電話,使用長照服務,但以原民長者而言,比起打電話,他們更仰賴文健站一條龍的服務)
(長者 Emay (田明花) 阿美族:
mamarang Emay(田明花) Amis
最先是找秀珊(文健站負責人),這邊小港(醫院)醫生 沒有辦法,他們自己叫我們去找認識的(醫生),所以我們大部分教會都認識,我們姊妹秀珊(文健站負責人)
(長者 Haluko (黃金蓮) 阿美族:
mamarang Haluko(黃金蓮) Amis
照服員就很好啊,去(醫院)的時候,他幫我去那邊載(我),然後回來就 打電話給他就,去那邊載我回來)
每天都到文健站報到的長輩,早就習慣身體一有毛病,就趕快告知照服員。而被他們視為第二個家的文健站,不僅扮演著各種資源整合的平台,更是當長輩有身體不適時,一個提供適切醫療照護的轉銜單位。
(娜麓灣文健站負責人 Api(巫秀珊) 阿美族:
sikiningi uʉn-cien-can Api(巫秀珊) Amis
維持他(長者)的生活的功能,或是在於他的認知上面,我們都做的非常好,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避免到,老年人的退化,以及極盡到失能,或是到失智的這個過程當中,文健站就占了另一個角色,叫做轉銜 整合 ,所謂的長照的服務的平台)
文健站的照服員不僅要具備文化敏感度,也如同家人般關心長者的健康情況,成為長者信任的對象,並且是銜接政府長照與落實政策的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