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逼近,這幾天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訪台,也分別會見三黨的總統參選人。但究竟都談些什麼?仍是保密到家。台美關係發展受到關注,但兩岸議題也是總統參選人的重要課題。今天(9)新台灣國策智庫舉行座談,邀請專家學者討論台灣是否需要一個"大戰略"。
(飛行員 VS.總統 蔡英文:
保持監控確保領空安全,收到,辛苦了 )
向飛行員下達指令,總統蔡英文在端午前夕視察勗勉國軍,也在致詞時說政府將成為國軍後盾。不過8號國防部就偵測37架次共機,進入我國西南空域,甚至部分編隊續經東南空域進入西太平洋,執行空中監偵及遠海長航訓練。兩岸情勢多變,加上國內面臨總統大選。台灣未來大戰略為何?政大外交系教授吳崇涵表示,台灣已不適用柯文哲所說的大國等距,而是應採避險模式。
(政大外交系教授 吳崇涵:
當你面對有威脅對抗的時候,你怎麼樣避免全盤皆輸,這是重點,如果你等距是把東西,放五十五十,那你避險的時候可以放六十四十,或者四十六十倒過來,或者七十三十,你是不斷地在交替的 )
如何拿捏美中間的距離,親美和中是執政者應考慮的避險方針。但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基表示,台灣處在美中兩強對抗間,提大戰略空間不多,反而在自我強化應該取得共識。
(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 余宗基:
如果說中國還在這個階段,還要用武力的方式,去解決台灣,強行用武力統一台灣,其實那個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我相信是說(中國)內部應該有討論到,隨之而來全世界自由陣營,以俄羅斯的狀況(比較),會更嚴重去經濟制裁,外交制裁中國 )
此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在政大演講也發表國安戰略。認為化解兩岸雙方的敵意,就應取得雙方的信任,讓對方無法以發動戰爭為代價,更喊出要青年遠離戰場進入職場。至於其他兩位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柯文哲,近兩日接續在南部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會面。三人最後會提怎樣的台美中關係發展,持續受到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