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衛福部召開原住民族健康政策會,這也是今年原住民族健康法通過後,首次啟動。不過有原民團體指出,代表委員的遴選未徵得族人意見,也在會議當中提出異議。
原住民族健康法今年6月公告實施,依照內文第四條,衛福部在9月8日召開第一次的原民健康政策會議。只不過首次會議爭議重重,就有當時倡議原健法的民間團體指出,政策會委員遴選機制,存在大問題。
(原照會祕書長 Yunaw Sili(宋聖君) 泰雅族:
pakiaturuaisa parana Yunaw Sili(宋聖君) Atayal
原則上就是在原健法裡面,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要,注重原住民族的主題性,但是在這次政策會委員的選舉,包含連設置要點裡面,都沒有在事前跟原住民族,溝通跟協調 )
原照會祕書長宋聖君認為,委員組成應符合族群數、兒少、婦女等領域。但衛福部則回應,根據原健法第四條委員遴選包含三類,這次衛福部還增加一線的醫療照護人員代表。但若原民團體仍有疑義,將採列席模式。
(衛福部照護司簡任技正 陳青梅:
cucumacacahliaisa parana 陳青梅
雖然擴大族群參與,我們已經是高達到32個人,那32個人當然也可以再擴大,那就是在要點我們可以再修,但是我們要點也有一條,第九條有寫道說,如果有需要的話,視情況議題的需要,我們可以邀請相關的,單位跟人員來列席)
不過首次政策會,衛福部就採閉門會議,僅開放相關公務人員、學者、代表委員進入現場,究竟裡頭討論什麼?有出席代表指出,會議方向不明確,討論無法聚焦。
(衛福部照護司簡任技正 陳青梅:
cucumacacahliaisa parana 陳青梅
事實上我們為了要節省時間跟效益,我們之前就調查委員的意見了,請他就任務給我們排序跟,提出建言跟具體的做法,所以我們希望說,我們先做好這個功課,在討論的時候,更清楚他們的訴求或意見)
原健法上路後,首次政策會就出現爭議。衛福部表示,未來針對各項議題將採工作小組模式,由召集人邀集成員討論,再提報政策會。至於今年第二次的政策會,衛福部仍尚未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