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開幕,這次從98個國家募集的31部精選紀錄片,要帶領觀者從不同的主題,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群體,發生的大小事。
用鏡頭紀錄世界上不同地點、不同文化、不同群體發生的大小事,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從5號正式展開,開幕記者會上,更隆重邀請世界焦點導演,夏威夷原民跨性別導演Hinalemoana,以及哥斯大黎加、孟加拉、奧地利、荷蘭等入選此次影展的導演,共襄盛舉。
而入選民族誌影展的台灣導演,莊麗華,就透過相距20多年的鏡頭,呈現一群從太巴塱部落到台北市蓋101大樓的阿美族青年,為生活打拚的樣貌,以及當前他們生活的狀態。
(導演 莊麗華:
我要讓就是我們現代在都市的人,能知道說 我們原住民的基層,我們那時候的工人,他是在我們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大家都忽視了這一點,然後再來就是,他們有很多的心聲 可是,就是不知道怎麼樣去,讓更多人明白)
除了談論原民到都會區打拼的生活外,民族誌影展中也透過當代原民到都會區定居的議題,從導演潘志偉的紀錄中,呈現都會原民與環境的關係。
(導演 潘志偉 阿美族:
我一直期待透過這部片,能夠讓河對岸的人 能夠理解,就是溪州部落,從邊緣現在搬到新的基地,他們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脈絡是什麼,在都會的原住民,他們有自己的主體性,他們有自己 跟自然關係的鏈結,是沒有被看出來的)
影像成為媒介,讓不同群體彼此交流,而為了觸及到更多人,民族誌影展今年也首度與原民Podcaster合作,運用新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長 Skaya Siku 賽德克族:
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是民族誌電影,什麼是 人類學的眼光,那這樣子的機會,讓大家覺得,其實它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影展,那也能夠提升台灣全體國民,異文化的理解裡面,有這個文化敏感度的提升)
而民族誌影展今年也將擴大紀錄片放映的端點,期盼從全民文教開始,進而推展全民原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