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民文化重要植物「荖葉」脫離汙名 獲衛福部許可作食品原料
  • 記者 Tuwana台東

    荖葉是原住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祭儀、食材與藥草,但近年與檳榔一同被汙名化,台東大學教授張育銓經多年研究,今年10月通過衛福部評估可作為食品原料,希望為傳統荖葉找到新出路。

    荖葉是嚼食檳榔的原料之一,連帶被視為致癌物,不過,在原住民傳統文化中,荖葉具有食用與藥用價值,就在上個月,荖葉通過衛福部食品原料安全評估,將可做為辛香料食用。荖葉農林先生:「效益不大,很像還沒有很普遍,就已經不提倡吃檳榔了,你如果要入菜,等於你公家機關要去推廣嘛。」荖葉農洪先生:「小幫助啦,沒有大幫助,因為台東農民傳統都是去檳榔攤嘛。」臺東過去荖葉種植面積曾高達1400多公頃,現僅剩700公頃,東大教授張育銓經過10多年研究和申請,如今荖葉可作為合法食材,雖然農民認為幫助有限,他仍希望能一步步為荖葉找到新出路。張育銓:「如果荖葉還是一直依靠著檳榔的話,我們整個產業有可能會面臨到崩盤的狀況,我們覺得發展荖葉其他用途非常重要。」衛福部10月通過「乾燥荖葉葉片」可作為食品原料,但強調只能做為辛香料使用,台東農改場未來也會輔導需要的農民安全用藥。台東農改場副場長盧柏松:「還是會把荖葉當作一個經濟作物做輔導,最好是做到完全沒有農藥的殘留。」

    張育銓教授強調,未來還會進行新鮮荖葉入菜的動物實驗,甚至進一步發展荖葉生技產品,讓荖葉產業有機會轉型升級。

    (記者Tuwana台東市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