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招生第二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師,衛福部規劃,服務時間延長為10年,引發各界熱議,是否能達到人才留任的效用?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指出,衛福部應該讓公費醫師,服務年數更彈性。
為了解決國內-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以及急診醫學科,五大科醫師人力以及偏鄉地區相關人力匱乏的問題,衛福部自105年重啟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第一期計畫,緊接著110年將要展開第二期計畫,但衛服部在11月3日晚間公告,第二期計畫制度上將有所改變。像是招考總人數由500人增加到750人,招生方式也增加了後學士醫學系公費生,另外在訓練科別也將視偏鄉需求彈性調整,訓練地點也從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改成醫學中心,而服務地點從由原先的醫學中心支援偏鄉醫院等,改為偏遠地區之本部所屬醫院、結合醫學中心支援計畫,不限於本部所屬醫院,服務年數將由6年拉長為10年,後醫學系則是8年,另外,將提供公職醫師正式職缺與薪資保障。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 劉越萍:
我們會覺得是說它會比過去,老實講是更明確一點,我至少在醫師個人而言,他是職涯發展上面,我需要能力精進的時候,我過去的這一個地方好像不太明確,現在那我們透過醫中支援計畫,所以是可以這樣的協助,我們會覺得是說,然後再來的話,第二件事情對偏鄉而言,我醫師的能力變好,我當然會獲益。)
第二期計畫提出6點的改善方向一公布,就引發各界熱議,特別是服務年限由6年拉長為10年,是否真能有效留住人才?對此,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秘書長表示,反而可能造成年輕學子卻步的主因,招考不如預期。
(聲音來源: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祕書長 Taisu(高靜懿) Amis
拿到專科醫師執照之後,你才算完成,所以差不多我養成一個醫師是10年,但是10年之後他就要去服務,服務就服務十年,你如果算30歲他們完成的話,他服務完就已經40歲了,所以它不是一個誘因。)
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祕書長更進一步舉例,過去公費生難以留任的原因,還包括個人生涯及職涯的規劃,雖然有配套進修制度,但是像是結婚生子、孩子就學就業等也都是留任考量,未來也許能夠朝向公費醫師服務期間彈性化。
(聲音來源: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祕書長 Taisu (高靜懿) 阿美族:
我們是覺得相對容易的做法是,不管年限要拉長,還是維持在6年,這服務期服務時間彈性化,譬如說我規定你55歲以前,你一定要完成這個6年或10年的服務。)
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祕書長更進一步指出,衛福部調整公費醫師制度,應該要商討細部配套措施,及相關福利措施,而對於各界質疑,司長強調,未來將廣納各界意見進行滾動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