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1
記者
Nabu (孫俊憲) 嘉義阿里山

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大會 阿里山登場

第三屆全國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大會,11月2日在阿里山山美部落舉辦,族人串聯產官學界,探討傳統狩獵發展方向。

在耆老的祈福聲中,第三屆全國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大會,11月2日在阿里山山美部落登場,邀集屏東、花蓮、以及嘉義等全國各地族人、學者、政府單位共同參與,而首場議題,探討部落自主監測以及狩獵自主管理修法,有學者提到,將狩獵傳統文字化,不僅能讓外界理解,也有助於文化傳承。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裴家騏:
lemacohio
你把它文字化以後,很多非族人比較容易懂,這是第一件事情,那第二件事情是年輕的族人,也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能夠更有系統,而不會說因為某一個人他離開了,他就把他的記憶都帶走了。)

除了由學術界分享狩獵發展可能性,族人希望透過不同地區、族群的狩獵慣習,嘗試建立出一套,具完整規範的狩獵制度。

(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會員 胡達明  Paiwan
lecoecon ʉ  ta la'isan
監測我們獵人協會也都有在進行,包含養一些巢箱,然後讓飛鼠可以進駐。)

儘管不少族群、部落,陸續恢復傳統狩獵規範,但如何克服現行法令與狩獵文化的衝突,林管處強調,未來將透過行政契約,把狩獵權真正還給部落。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 高德生  Cou
les ʉ can ta cou
自治自律的一個作為,那是傳統的而且是非常非常,在部落民間一直在落實的東西,但是這樣的東西,不見得被現行法律所接受。)

(嘉義林管處長 張岱:
tayaezoi ta linkuancu
我們將來會去修正原住民的狩獵辦法,將來會正式我們跟鄒族獵人協會簽訂所謂的行政契約,在這行政契約規範之下,我們可以把所謂的狩獵行政權的部分,我們委託給獵人協會讓他們自主管理。)

除了原民社會內部,在替傳統文化找出路,狩獵權益逐步復振下,政府、學術界也動起來,集思廣益,希望讓傳統狩獵文化,不再因國家法令遭受不公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