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記者
Nabu (孫俊憲) 台南市

族語保母獎助開跑 族人:缺培訓機制

為了發展幼兒族語教育,原民會推動原住民族語保母獎助計畫,今年度申請也開跑了,但有族人認為,獎勵金額太低,缺少培訓機制,很難吸引人才投入。

族語學習從小開始,原民會推出族語保母獎助計畫,鼓勵家長讓孩子在學齡前就能首先接觸族語。而今年度各縣市申請也已開跑,以台南市為例,每位族語保母收托1位幼兒補助3000元,2名為上限,不過有族人指出,獎勵金額太低,加上缺少培訓機制,難以吸引人才投入。

(族語老師 Aping Bunun:
sing ki wakacalrilrisyane
媽媽不會說可是她很想要,當保母的話我是覺得,中央可以有一些配備就先上,半年的課程有空的時候,固定說1個月上1堂課,讓他們從最基本的發音,我們生活的食衣住行,來教我們自己的小孩。)

(台南市原民會主委 白惠蘭  Paiwan
cuwi kiswa Tainangse kacalrisyane
在都會區其實3000塊很不夠,如果在原鄉的話3000塊也許可以,可以勉強但是都會區,這樣保母的津貼,是3000塊的話我覺得,中央可能應該視生活狀況,應該再提高一些,那在我們台南原民會,我們之後可能會有一些,讓大家一起來學族語會話,這樣子的一個課程培訓。)

對此原民會表示,族語保母並非專職人員,獎助金是由族人主動申請,加上109年開始,族語保母獎助金也已由2000元調整成3000到4000元,肯定族語保母的努力與付出。

(原民會教文處副處長 Biung Takisvilainan (邱文隆) 布農族:
hucucang ki yungminghwi
在家裡面學語言這件事情,就是跟保母學語言這件事情,不要把它刻意想成在,課堂上或別的地方學語言,其實就是最自然的學語言,所以它是第一語言的學習方式,是用獎勵的性質鼓勵的性質。)

原民會強調,族語保母計畫,是讓族語學習家庭化,並鼓勵族人以最自然溝通方式,打造出優良的族語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