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原住民族語戲劇giki競賽,已在3月14日畫下圓滿句點,要兼顧演技,同時又要全程使用族語nu uzipay amin a kamu,都有一定難度,這次來自全台各地的隊伍kasakaput,不管是被列為瀕危語言,或是都會區的,他們是抱持著什麼樣的信念,排除萬難也要參加?一起來看這則報導。
把握比賽前的時間,大家在空地趕快再排練一次。他們是被列為瀕危語言的拉阿魯哇族青年,從第5屆原住民族語戲劇競賽開始,這群青年們就每屆都報名參加,隊伍成員從國中生到最年長的大約30歲,因為要演技又要從頭到尾用族語對話,讓他們碰到許多難題,幸運的是青年們反而更加團結,今年四社群的青年都到齊,從劇本編寫到翻成族語,儘量自己來,因為他們想要從中抓住學族語的機會。
(參賽者 葛翠怡 拉阿魯哇族:
milihizaay 葛翠怡 Hla'alua
往年都看到很多長者,可能在臺上面說自己的族語,那我們年輕人,為什麼不能像老人家一樣,在舞臺上面就是說自己的語言,編寫劇本的時候,我們都會讓年輕人自己先翻譯,自己翻譯的效果會比,別人先翻好去背的效果還要好,因為真的你自己翻譯了,那個東西就是你自己的)
精美的山林布景,帶出魯凱族人遷徙時的波折氛圍,舞臺上的這隊是台北市都會區的隊伍,到今年比賽邁入第10屆,每一屆都有報名不缺席,也是奪冠熱門的Lrikulaw雲豹隊,指導老師柯菊華說,其實要將都會區族人集結起來,從零開始演出全族語戲劇,真的不容易,但她也在過程中,被堅持學習的家長跟孩子深深感動。
(參賽者 柯菊華 魯凱族:
milihizaay 柯菊華 Rukai
12分鐘的比賽,但是你就要花了1,200分鐘的演練,比較困難的是因為其實這些孩子們,都是都會長大的孩子,一句族語連媽媽爸爸都不會講,比較花的時間是在讓他們練習,怎麼發音怎麼說,那為什麼我會一直繼續參賽,是因為我看到家長也願意一起,積極就是復興這些我們的文化)
(參賽者 Rudaw Taru 太魯閣族:
milihizaay Rudaw Taru Truku
很感謝他們就是,他們願意抽時間抽空,然後已經上班了很累,還要特地過來跟我們一起練習,原本他們不會講族語,然後家庭也不會講族語,因為這個比賽,然後他們很有信心,很有信心去講母語)
家庭組,同樣來自台北市的Klbiyun隊,這次以獵首笛為主題,透過參加原住民族語戲劇競賽,成員們也發現可以讓更多本來不會說族語的人,願意重新找回對自己語言的熱情跟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