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記者
Siku (林瑋茜) / Iku Lo'oh (張治平) 立法院

水庫淤積難解旱象 立委建議開發新水源

放眼望去一大片乾裂土地乾涸見底,這是目前全台許多水庫的現狀。根據水利署資料統計,截至17號為止,新竹以南有3座水庫蓄水率跌破10%,其中,白河水庫掛0,德基水庫7.6%,永和山水庫9.8%,還有6座水庫蓄水率也逐漸逼近10%,面對缺水期,立委孔文吉直指前瞻基礎建設的水環境建設,平時就應該加速水庫清淤及防淤工作,尤其是德基水庫與霧社水庫。

(國民黨立法委員 Yosi Takun (孔文吉) 泰雅族:
2千多億的前瞻,水環境建設計畫,到底成效在哪裡,因為你們只有整治曾文 南化水庫,但是對德基跟霧社,完全都置之不理)

(經濟部長 王美花:
行政院去年已經同意我們台電公司,用50億元來做德基水庫的這樣的一個,規劃再生,那這個我們會積極請台電來執行)

供水問題迫在眉睫,立委伍麗華則是認為要開發新水源,要求政府研議開發在河床下的伏流水,作為常態供水水源。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 (伍麗華) 魯凱族:
台灣每一年有107億噸的水,是以地下水及伏流水的方式,最後流失到海洋,就是14座台灣的最大的,曾文水庫的容量,所以是非常地可惜,我們要怎麼樣去重視他,能不能夠變成一個常態)

(水利署長 賴建信:
高雄過去也只有50萬噸左右使用伏流水,同樣的流量情況,在民國104年這情境(乾旱),已經要進入分區輪流供水,是主要我們在這幾年,多增開了將近30萬噸的這個伏流水出來,產生了一個效果,那未來我們會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面,大力地來規劃伏流水,或是人工湖的使用)

氣象局預估,今年春天雨量仍然偏少,缺水情況短時間恐怕難以紓解,水利署也正規劃抗旱進階措施,將增加移動式淨水設備、調整水管線網絡等,希望盡力延緩要限水的時間,同時也提醒民眾珍惜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