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puljaljuyan(李耀維) 台北市/新北烏來

中風新發現! 國內1%民眾源自基因突變

中風病因新發現,過往我們認知的中風原因,通常被歸因於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原因,但台北榮總就發現,國內也有1%的民眾是源自於基因突變。而這些發現也能讓國人提早知道,自己是否有高機率中風的可能,就能及早預防及治療。

(病友 陳女士  Atayal
kiapucaemane
(當時中風的情況是怎麼樣?)頭暈啊頭暈就倒下去,就去醫院開刀,(半邊)不能動啊,手跟腳都不能動。)

國內的中風患者,可能像這位病友一樣,是在某天突然昏迷麻痺,診斷後才知道自己腦中風。而台北榮民醫院在腦中風病因中,有了新發現,除了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之外,也有1%的患者是源自於本身基因突變。

(北榮周邊神經科主任 李宜中:
suningi ki panguvace
我們這次所發現的NOTCH3,它在這個所謂的R544C的這個突變,它的重要性是因為當這個基因當攜帶它的時候,病人就非常可能會發現腦中風,而且這個腦中風,他(病患)會比平常得更早之後,也許在50到60歲之間。)

一塊一塊的白色區域,就是腦白質病變,而當中的黑洞,代表這裡曾發生梗塞性腦中風,但病人卻完全不知情。因此醫師提醒,家庭中出現多成員中風及血管性失智症,就要留意,或到醫院進行基因檢測,及早發現治療,並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預防中風發生。

(北榮周邊神經科主任 李宜中:
suningi ki panguvace
當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一個,比較容易發生中風的體質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體質好了,那對於這些事情(預防中風)的規範以及努力的話,它的程度一定是不相同,甚至我們可以以一些預防中風的藥物,提早的來服用,都有可能可以使這些中風延後發生,甚至不發生。)

(病友 宗小姐:
kiapucaemane
其實我基本上的生活習慣,沒有太大地差別,唯一地差別是我以前比較年輕的時候,是沒有運動的習慣的,可是基本上也是運動之後, 再加上得了這個疾病,就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開始運動,然後養成那個習慣。)

但醫師還是提醒,適當的運動以及少油少糖的飲食習慣、正常的作息,仍是降低中風機率的主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