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哈尤溪是大武部落魯凱族人的傳統領域,色彩斑斕的岩壁和溫泉在幾年前被遊客發現而一夕爆紅,隨之而來的人潮和破壞卻令部落族人不堪其擾,他們當時決定發起自主經營管理哈尤溪,提供接駁導覽服務,並用總量管制的方式來進行約束,除了維護生態環境同時也能推動部落旅遊產業,但此舉卻也受到外界質疑,認為部落霸占山林,不過為了保護自己的傳統領域,大武部落族人堅持他們的理念,如今已經發展出穩定的服務品質,而在去年霧台鄉更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保障部落族人導覽的資格和品質,也讓部落離自主管理更邁進了一步。
(我們怎麼樣的去保護,我們的祖先怎麼交代的,我們到現在更要保護,更要尊敬這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是屬於我們部落的一個,很好的一個開發,也是很好的一個景點,也是要按照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生態,讓我們有一個對我們祖先一個交代,而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就看得出我們現在在做的事,不是在開發,不是在破壞 ,是愛護,做得更好,更尊敬這個地方,所以是我們在大武哈尤溪,我們要求就是這樣,每一個人進來這裡,雖然是這麼多的人,可是我們還是有那個心理說,一定要保護,所以我們沒有叫更多的遊客來到這裡,那個是不尊敬,那個也會破壞我們的生態。)
(每個旅行社來這裡量溫度。)
一到冬天,屏東霧台鄉大武部落總會湧進大量遊客,為了因應疫情,還特別戴上口罩,量測體溫,他們在這裡集合登記,即將前往枯水期才能抵達的哈尤溪野溪溫泉祕境,而前來迎接他們的,是一台又一台改裝過的得利卡。
(安全帽怕落石會打到,然後便當盒,還有這個救車電源,救車電源一定要,這個是必備的,有時候會沒有電的時候,要救車電源 這個最主要的,還有我們的急救箱。)
(哈尤溪導覽員 麥秀珍 Rukai
wabulru ki kiawawang Hayusi
因為要進水,要高一點,要不然很容易碰到石頭,我們那個路不是柏油路,都是大石頭,小石頭,大石頭都有,所以我們這個都是改裝,然後這個(輪胎)都要紋路很深,都是新的,我們不敢用舊的,比較安全。那等一下我們要走的路程,就是剛好是16公里,(是走路包含開車?) 開車剛好是16公里,來回32公里。)
(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sunguciw ki tay Labuane
這個要交單子,沒有單子就不可以進去,6個,麻煩坐車注意安全喔,我們要開始溯溪。)
(路況,我們會安排,這樣子,可以揹我們嗎,我會派直升機。)
通過管制哨沿著河床繼續前進,橫渡無數次溪流之後,來到道路盡頭,遊客們戴上安全帽,並聽從溯溪教練指示,準備繼續溯溪而上。
這群溯溪導覽人員,全都是大武部落魯凱族人,他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開車,有的負責導覽,有的則協助遊客渡河,甚至在遊客駐足拍照時,仍不忘緊盯峭壁上方,隨時提防落石發生。
(哈尤溪導覽員 麥秀珍 魯凱族
wabulru ki kiawawang Hayusi
(教練)都要站在外面看,就是怕落石,所以要叫醒我們,用哨子有沒有,哨子提醒我們說,哨子響的時候就要靠牆壁,不能靠中間。3台車1個導覽,2個溯溪(教練)這樣。我們這個都要5個證照,我們講說要5個證照,才可以上路,沒有就不要上路,你沒有導覽(資格),你就不可以導覽 ,就給那個導覽的去帶。 只有溯溪(證照),那個也是專門帶溯溪,不能開車,也不能導覽,只能純溯溪,我們有分。CPR、溯溪、導覽 你看都要有那樣資格,才有辦法帶人。)
((吹哨子)司機要注意安全,給他們勸導一下,給他們講一下,叫他們下來。)
哨子和無線電是必備裝備,還要取得相關專業和急救證照,車輛安全也要嚴格把關,族人們態度嚴謹的面對每一次任務,因為工作同時,也正負擔起部落自主管理哈尤溪的責任。
(以前老人家就說,這個(溪谷)那麼漂亮,你們經過不要大聲,也不要喊,你們走的時候靜悄悄的走,因為這個可能被詛咒,還是怎麼樣,因為太漂亮了,老人家的想法就是這樣,怕你們的靈魂會在那裡,所以就說,你們經過可以,不能回頭看,要靜悄悄的走,不能大小聲。)
(大武村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sunguciw ki tay Labuane
老人家講說,因為這個是聖地,禁地,不能進來,應該算是,以前是鬼的家裡,小孩子什麼都不可以來這裡,只有獵人跟老人家來,我們在跟老人家打獵的時候,小孩子都不可以進來這來,只有老人家在這裡釣魚,是這個樣子,你看那個水是不一樣,那個水出來就是紅紅的,也是鐵質可能會那個,比較多一點。)
部落故事為眼前色斑斕的岩壁,更添增幾分神祕色彩,哈尤溪是大武部落族人的傳統領域,優美的溪流峽谷,幾年前被遊客發現,而一夕爆紅,隨之而來大量人潮,卻為部落帶來不少困擾。
(大武村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sunguciw ki tay Labuane
因為那時候這個河床就非常的平,車子都可以不用開路就可以開到裡面,我們漢人朋友就走到那個,我們現在進去哈尤溪的地方,就看到這個到美景,結果就開始在網路上,邀約那些車隊朋友,我們每天看著這麼多的人進來。)
(哈尤溪導覽員 麥秀珍 魯凱族
wabulru ki kiawawang Hayusi
好幾百個人,自己來,用走的,有時候開車,我們自己修的路,有時候壞掉,哈尤溪的人都沒辦法過,都破壞,有時候他們開,不懂, 不會慢慢開,就用衝的,那個路不是會打滑, 那個石頭都跑出來,我們的車子底盤都壞掉。)
(大武村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sunguciw ki tay Labuane
這個是我們的傳統領域,我們必須要管理,你們必須要保護生態,因為這些我們的漢人朋友,進去裡面,有時候過1個2個晚上,整個垃圾整個什麼。)
(大武部落會議主席 柯海燕 魯凱族
susiki takaygiane cekele Labuane
然後在前幾年,我們開放單車,自行車吉普車進來,這些進來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問題,他們在裡面環境破壞很大的,所以如果說,我們部落自己來帶的話,我們對這個地方,是我們過去的傳統領域,也是我們最熟悉這個環境,當然由我們部落自己來帶,這是最好,所以為了防止以後有意外,或是客人一些旅遊行程,而沒有維護環境這樣一個動作,破壞這個生態,或者是山林,這個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負面評價。)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同時發展部落生態旅遊產業,過去部落依據原基法第23條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選擇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來自主管理哈尤溪,規定只能在冬季枯水期開放,由部落提供車輛接駁及導覽等收費服務,將部分收入做為部落基金,並限制每日進出人數以及管制外來車輛,但仍被外界質疑於法無據,認為部落霸占山林強收過路費。
(大武村長 歐光夫 魯凱族
sunguciw ki tay Labuane
那是第一年的時候,我們沒有說完全是把它做得很好,第一年就有一點點的收入,我們就開始做一個計畫,在討論整個部落,我們要繼續的開放這樣景點,未來部落是要用哈尤溪來做一個觀光,來做一個部落的發展,在這個部落發展,不管是民宿不管是接待家庭,不管是怎麼樣的商店都可以回來。)
(大武部落會議主席 柯海燕 魯凱族
susiki takaygiane cekele Labuane
可是他講說山林是大家的,你為什麼可以限制我,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真的是拿他沒辦法 。)
不只是大武部落,同在霧台鄉的神山及阿禮部落,也都受到觀光潮的刺激,在2015年開始尋求解決之道,最後部落族人和鄉公所達成共識,根據交通部發展觀光條例,來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
(霧台鄉鄉長 Kalrimadraw(杜正吉) 魯凱族
guciw kiswa Vedavedai
很重要的一個目標是部落的產業怎麼樣永續,這是第一個目標,產業怎麼永續,第二個是我要怎麼樣提供一個具有專業的服務,讓進來的人可以得到最合理的旅遊品質,再來就是怎麼樣我們進行的所有程序,它是合法的,所以合法專業永續,是我們整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它運作的規則,透過這個運作規則當中,當然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就是怎麼樣去發掘,怎麼樣去運用,我們原來就具有的管理自己部落的功能,重新發現,重新來運作,就是我們經常在講的 自主管理,還有部落自治,我們是透過這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的劃設運作,重新找回來,讓部落的人開始管理自己產業,讓部落的人部落的青壯有機會回來,可以開始參與 來管理老祖宗,留下最重要的這些產業。)
根據交通部發展觀光條例第19條,在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後,事業主管機關應設置專業導覽人員,而且若是位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則應優先聘用當地族人,另外按照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管理辦法第4條,旅客若要進入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必須先申請專業導覽人員陪同,事業主管機關也應按照當地特性,來設置培訓導覽人員。
霧台鄉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在109年7月通過劃設,提供大武部落族人,經營哈尤溪導覽行程,以及控管人員進出的法源依據,同時還進行培訓,增加服務品質和安全性,也開創更多部落就業機會。
(大武部落會議主席 柯海燕 魯凱族
susiki takaygiane cekele Labuane
我們要有合法的車子要有駕駛執照,也要有一個溯溪的證照,包括解說員的證照,這個就是限制,就是我們保障的一個工作權,當然重要的是,他的戶籍一定要住在這個部落,這個滿重要的。)
(哈尤溪導覽員 麥秀珍 魯凱族
wabulru ki kiawawang Hayusi
慢慢回來 ,我希望這樣子,年輕人,為了觀光,你看我們觀光,我們也打算說,今年要做夏天(遊程), 因為我們就有幾個月而已,4、5個月,沒有工作,我們打算說,一年到頭都有工作,不要去平地,就做漂漂船(遊程),他們在規劃這樣子,不知道會不會完成,我們只是在,這些年輕人他們在規劃,說我們以後就不要下去,就在部落,為部落工作才有收入。)
在這群溯溪導覽人員身上,可以看見守護部落環境的堅持,以及對部落自主經營管理,生態旅遊所做出的努力,今年枯水季節哈尤溪再度對外開放,不過伴隨著劃設自觀區,行程則統一採用網路預約,1天則是限額400人,面對全新的運作模式,部落觀光產業是否受會受其他到不同影響,仍值得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