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大學整合人文社會學院各系所,透過跨領域團隊教學,把【屏東學的概論】訂為全院新生的必修課程,不僅以屏東文化為主題推出了特展,還用沉浸式展示手法,展出屏東的族群文化、建築與在地產業等特色,讓觀者更認識屏東。
如何透過展示傳遞科學知識,屏大科傳系舉辦的屏東文化特展,從屏東地區發展史表展開,除了能快速瞭解歷史脈絡,還分為排灣族、閩客族群、特色建築、在地產業與新住民五個展區,以整合圖文版、展品、互動展具的形式呈現。
(屏東大學副教授 劉藍玉:
主要是在討論屏東這個地區人民的文化內涵,因為我們是科學傳播學系,所以我們的展示跟一般的文化展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於,我們用很多的數據來說話,所以會發現這個展場裡面有些主題有很多的圖表,然後用這些圖表來說明這些真實的事件發展的趨勢。)
學生以沉浸式展示手法,完成展品與科學探討的互動詮釋,在原住民族區,學生以不同的織布技巧、形式,以及各種服飾配件所代表的階級意義,也透過特展的資料收集,讓非原民生認識原住民的古老傳說與文化內涵。
(屏東大學科傳系學生 張庭綺:
我們有介紹到排灣族的階級制度,還有相關傳說還有陶(壺)罐,還有相關的琉璃珠還有織布技法,還有展示出排灣族還有魯凱族的服飾還有配飾。)
閩客族群著重在恆春搶孤、東港迎王等慶典,而新住民則以各種飲食香料展示,讓人透過嗅覺的聯想,體驗新住民的生活文化。
(屏東大學科傳系學生 蔡宜軒:
來聞聞看說是不是有你熟悉的味道,或是您吃過的味道,藉此表達說新住民的文化,其實在我們生活周遭已經存在很久了,已經有點跟我們的文化融合了。)
而特色建築區,則以不同形式的建築模型,介紹建築特色以及所表現的族群文化差異,希望透過互動性的展具及圖文,讓觀者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屏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