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 / 許家榮 台北市

盼身分證單列族名遭否決 原民提行政訴訟首開庭

還記得去年有國人為了可以在連鎖壽司店打折吃鮭魚,以"鮭魚"兩字改名的事件嗎?漢人可以不用依照傳統文化就可以進行中文名字的更改,但族人想要在身分證件上將傳統名字只以族語拼音呈現,卻遭到行政機關否決,對此,族人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認為此舉違反憲法保障姓名權,今天(25)上午首次開庭,在開庭前族人也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召開記者會。

25號上午,族人手拿牌子,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高喊"要求族名單列"、"尊重原民文化",針對原民不得使用族語拼音單一呈現在身分證件上,違反憲法保障姓名權,提起行政訴訟,並在第一次開庭前,召開記者會。

(原告 Bisazu Takiludun Takisaiian 布農族:
單獨以原住民族 族語拼音系統文字,作為身分證上面的姓名呈現,卻是不被國家所允許的,所以我們提起了行政訴訟,而今天是我們的第一次開庭)

事情的發生要追溯到去年,幾位原民青年到戶政事務所申請恢復傳統名字時,希望能將族名使用族語拼音單一呈現在身分證件上,卻遭到戶政機關否決。

因為根據現行法規規定,原住民族恢復傳統姓名時,只能選擇使用漢名並列族語拼音、單列漢字音譯族名,或是漢字譯音族名並且並列族語拼音,並不允許使用單列族名。

(律師 林韋翰:
過去行政機關,主要用內政部函釋的方式,否定掉原住民可以來單列族名,來進行姓名登記的空間,所以造成我們這些原告們,他們申請單列族名都被駁回,所以我們經過訴願程序被駁回之後,今天(25)我們就來到行政法院,來捍衛我們單列族名的權利,那現在既然有姓名條例的法規,我們就應該用合憲性的解釋方式,來去解釋它)

根據姓名條例第4條規定:"臺灣原住民及其他少數民族之傳統姓名或漢人姓名,均得以傳統姓名之羅馬拼音並列登記",就文義而言,條文中的"得以"不同等"僅以"或"應以",所以,族人認為,並沒有排除"單列族名"的解釋空間。

(原告 Yusiko Falahan(張儀婷) 阿美族:
我們到底要怎麼保存我們的文化及語言,不是只單利用我們的法律,而去保存所謂的國家語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名字對於人的重要,其實也應該要去,幫(助)我們有所保障的)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 (伍麗華) 魯凱族"
那我同時,其實也已經在姓名條例做了提案的修法,把我們姓名條例的第二條,那些限制的條件 把它拿掉,並且在第四條新增,能夠用我們的原住民族的文字,來單列我們的姓名)

第一次開庭,被告單位表示,將聲請"姓名條例"主管機關內政部,輔助參與,需要內政部針對"姓名條例"進行解釋。

族人只期盼,能多一個"單列族名"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把族名文化傳承下去,讓它被使用、流傳,而不是只有用一排小小的字並列在身分文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