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記者
Looh花蓮市

質疑社福單位行政資源重疊 引花蓮議員關切

muwaza asetaR kelawkaway na padiatipan tu baRqian

原鄉地區許多獨居長者以及經濟弱勢,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長期投入關懷,如今在花蓮全縣已設有13 個據點,但因為和縣府相關社會福利單位行政資源重疊下,造成在投入關懷個案時,無法有效掌握族人的需求,引起花蓮縣議員的關切資源無法落實。

花蓮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成立多年,服務對象包括原住民家庭、兒童、成人、老人、身心障礙者,由6家社會團體共同執行。但行政院於107年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後,許多服務內容重疊情形嚴重,引起花蓮縣議員質疑會因為文化的差異,無法真正了解族人需求。

(花蓮縣議員 賴國祥(Oseng kati) Amis
giing
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他們是第一線的,他們經費來源是中央原住民族委員會,但是呢有很多業務資源上面呢,都沒有辦法被整合,所以沒有辦法被整合的原因在哪裡,縣政府可能會請他們做一些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由於家暴或兒保會涉及到社工科,整個派案,會先進入到社工科的通報系統,社工科就會進行初期的了解,在電話初步的了解個案時,派案就會是不同的科在處理。

(電訪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婦幼科 范家榮:
Raya
目前其實都有所謂的共案的這個部分,就是跟原家假如說,我們互動的部分可能就會已經會有,假如說脆弱家庭的個案,那我們就會,假如是原住民這個部分,其實現在我們已經有做,共案的平台這個部分,其實目前已經有這個機制了,會涉及到的單位可能已經不是,只有婦幼科,可能連警政那邊的共識,還有社工其他科的共識,也會要有一個這種平台。)

另外,中華飛揚關懷協會指出社福中心進到部落做服務,會遭遇到部落語言和文化的不了解,產生誤解,因而讓社會福利無法滿足部落的族人。

(中華飛揚關懷協會秘書長 馬呈豪(Malay Boya) Seediq
paazasan
原家中心的社工他就是扮演好,部落一個文化轉譯的工作或者是語言轉譯的工作,讓社會福利的輸送的歷程當中呢,不會因為語言的隔閡,不會因為風俗習慣的不同,看法見解的不同,讓社會福利沒有運輸的過程當中,沒有好好的滿足我們族人的需求。)

中華飛揚關懷協會秘書長馬呈豪表示原家中心因不是公務機關,因此縣府社服中心所有的6處社會福利中心,如何讓業務順利執行應建立溝通對話機制,成立專案會議,進行多方協調和對話,讓原民部落需求被看見,也考驗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