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sia itu madadaingaz sintatahu kilim maas mai'asang
高雄桃源布農族的Ismahasan氏族,家族一位長輩Aziman陳清榮,花了近40年的時間蒐集並製作家譜,並提出了要尋找回家的路,位在馬里山溪流域日據時期的舊居Kauamuku ,Kauamuku 是日語,意思就是河對岸的部落。有一位家族的年輕人同時也是高雄市巴楠花部落中小學的教師Mulas,他找了幾個家族的年輕人和曾經去過舊部落遺址的老人家,及同事老師們一起去探勘找路,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尋根之旅。
(文史工作者 Aziman Ismahasan(陳清榮) 布農族:
Kuzakuzas palihumisan
Aziman Ismahasan(陳清榮) Bunun
趁著現在我們大家都還可以的時候
,回去吧
,回家吧
,找祖先的房子
,找祖先住過的地方
,不只是我們
,我們也要教育我們的後代
,要持續不要中斷
,這次的第一批要過去的
,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出一條路)
我民國95年的年底我退休
,但是在民國80幾年
,大概我邁入中年的時候
,我就有開始想說
,要把我的這個馬里山這個地方
,把它用文字的記載
,把它用拍攝的把它拍起來
,慢慢地
,然後這個當中
,會想到馬里山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在民國70幾年80幾年
,我就開始在做我家族的族譜的調查
,那麼調查族譜的當中呢
,引出很多我們故鄉
,我們這個老部落的故事
,有故事了
,有人物
,有歷史事件
,就慢慢地就被引發出來)
TamaZiman
,把近40年來所有聽到的
,看到的都記錄下來
,在宗親會上
,分享族譜和家族歷史
,並提出家族尋根的想法
,但得到迴響並不大。
(巴楠花部落中小學教師 Mulas Ismahasan 布農族:
Masnanava tu bunun
Mulas Ismahasan Bunun
我們就是Ismahasan裡面的氏族
,我們是從Biung Tudang開始
,然後是在3年前
,我們就開始辦宗親會
,那一次宗親會第一次的時候
,那個TamaZiman他就有製作家譜
,然後那時候聚會的時候
,他把家譜都發給我們
,然後我們那個時候還沒有想那麼多
,拿了家譜我們看
,原來我們長輩是有哪些
,然後是來自哪裡
,但是那個聚會結束之後
,那個家譜就散落一地
,然後我就看那個TamaZiman
,他在那邊撿家譜
,我就覺得很難過
,然後從那個時候
,他只要準備什麼資料
,我就把它收起來
,我就默默地收這樣
,在聚會的第2年到第3年的時候
,就是也是TamaZiman他開始提這個
,就是有幾個長輩
,就是說我們應該要回去尋根這樣
,一直沒有行動
,可是我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然後回去的時候
,我就在我們家族的群組發起說
,我們去年的
,前年的決議我們不能就這樣讓它過了
,一定要把它實踐出來這樣)
Mulas是巴楠花部落中小學的教師
,他找了Ismahasan幾位年輕人
,和曾經去過祖居地的長輩
,以及同事教師們
,組成探勘隊
,要把回家的路找回來。
(文史工作者 Aziman Ismahasan(陳清榮) 布農族:
Kuzakuzas palihumisan Aziman Ismahasan(陳清榮) Bunun
緊接著我就生病了
,在我癌症之前
,我是心肌梗塞的患者
,我是裝了兩個支架的一個患者
,像這種東西
,不曉得什麼時候會熄燈都不知道
,我很欣慰的就是
,也是年輕人
,因為他們知道
,我去做Kauamuku的調查之後
,然後也跟他們講說
,我們的曾祖父祖父就是住在這邊的
,他們主動提出
,提議是明年度
,我們一定要想辦法組織一個探勘隊
,去前往Kauamuku
,那麼今年還好這個Mulas真的很積極
,配合這個巴楠花的學校
,它的這個民族教育
,剛好就搭上這條線)
(Ismahasan家族成員 Bukun Ismahasan(陳良輝) 布農族:
Mailavi tu madadaingaz
Bukun Ismahasan(陳良輝) Bunun
因為我們現在老人家都不在了,所以我們這個年輕人,比較還可以動的,我們想辦法是說,要帶一些人到我們的Kauamuku,Kauamuku的地方去,因為我們要了解它的那個,之前古代的那種老房子)
(Ismahasan家族成員 Biung Ismahasan(陳榮宗) 布農族 [[講樹的阿公]]:
Mailavi tu madadaingaz
Biung Ismahasan(陳榮宗) Bunun
我差不多40年都沒有回去過那邊,今天就利用2天的時間過去,以前過去的時候,都是我的父親帶我去,去打獵 狩獵,現在已經有些忘記了,樹木現在都很大了,我已經不認得那個地形了,有時候那個,那時候八八水災,土地都崩壞流走都變形了,所以搞不清楚了)
1931年日本統治者,採取「集團移住」政策,將當時居住在高雄桃源,馬里山溪周邊的布農族人集中管理。
(文史工作者 Aziman Ismahasan(陳清榮) 布農族:
Kuzakuzas palihumisan Aziman Ismahasan(陳清榮) Bunun
最早進入馬里山區的是我的曾祖父,他們是從利稻對面的山,因為那邊的耕地跟獵場,也跟人家重疊了擁擠,部分的人是往內本鹿遷徙,在中央山脈的東麓這邊,內本鹿擠滿了人之後,而且一直跟卑南族爭戰的這個時候,我的祖先認為,我們翻越中央山脈看看,到西邊這邊看看,那麼他們是利用很長一段的時間,來觀察馬里山溪,整個馬里山流域,大大小小大概有10幾個部落,那麼這些部落散居在,馬里山溪的東岸和西岸這邊,那麼當時日本進來馬里山的時候,發覺到他們太散居了,那怎麼辦呢,就是依照理蕃的政策,把他們集中在一起,集團移住啊 日本選,那個時候是讓我們在地的原住民,自己選擇一個,你們可以集中居住的一個地方,不是日本人指定的這樣子,那為什麼叫Kauamuku呢,就是當時在馬理山派出所這個地方,他們看不到你們要的土地在哪裡,然後有的幾個會講日語的,就告訴日本警方說,Kauamuku就是這條溪,馬里山溪過去的那個平台,我們要在那個地方Kauamuku)
這一趟回家的路相當地不容易,不斷上切下切的獵徑,跟懸崖峭壁考驗著耐心與體力,但許多人不以為苦,長輩們憑著記憶開路,年輕人緊跟在後,短暫休息時刻,長輩不忘跟後代子孫口述,早期舊部落生活故事。
(Mailavi tu madadaingaz Bukun Ismahasan(陳良輝) Bunun :
我們現在要去的那個舊部落,那個地方是應該叫作愛的古蹟,因為那邊的人都是Ismahasan,Palalav Ispalidang都有,就是很不同的那個,對因為當時那個頭目是Biung Tudang,那時候日本統治,就是Tama Lakav-Laung就是頭目,當時他是帶誰帶親家啦,就是一起 對,當時本來那個地方都是Ismahasan的,就是有婚姻關係的小孩子帶過去,現在他講,以前這裡的地方傳統領域是那瑪夏的,那瑪夏的就是在這邊,這個嗎 這邊這邊)
(Ismahasan家族成員 Biung Ismahasan(陳榮宗) 布農族
Mailavi tu madadaingaz Biung Ismahasan(陳榮宗) Bunun
Tama這是誰的家,我不知道是誰的,只知道是三民鄉的,我忘記了,當時來的時候還只是小孩子,這些樹都是我們種的,那是候都還很小,我那時候才國小,那裡是我們當時的工寮,當時有工作種樹木)
沿路上的一草一木,充滿著長輩的記憶,他們邊走邊說,讓這段回家的路顯得很有歷史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