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mazav hahanup tu bunun madas mainduduaz kaumaiasang
當登山文化成為國人熱門的戶外出遊選擇,而攀爬行走的山林,多半都是原住民族群的傳統領域或是舊部落,對族人而言,來到山上或是祖居地,多半是回家的心情。2018年,布農族丹社群,花蓮馬遠的族人Tiang前一年跟著老婆的家人,來到南投信義鄉加年端舊部落,老婆的家人告訴他,眼前對面山的稜線,就是丹大山林區域,這勾起了Tiang兒時祖父曾經告訴他的記憶,祖父說他的出生地,就在丹大舊部落後方的舊部落,傳統地名為hukhuk。Tiang看著眼前山林,感受到與祖先是如此靠近,內心無比震撼。2018年,Tiang自發性組成一支回到hukhuk舊部落的隊伍,邀請對山林熟悉的信義鄉人和部落傳奇性人物赤腳獵人Tama linkav擔任領隊,重返丹大。事隔四年後,回想起那趟回家之旅,沒想到那一趟尋根之行是赤腳獵人,Tama linkav最後一次帶著年輕人回到山林。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還沒去那個
,丹大的時候
,其實
,前一次我是有跟我老婆那邊的(尋根)
,就是去那個加年端舊部落
,她是那個Nagavulan
,Nagavulan氏族的
,我老婆那邊的家人
,就跟我講說
,那個
,丹大舊部落在前面
,然後我就想說
,在前面的話
,那應該有機會回去
,就是去那個
,丹大舊部落
,以前我阿公他說
,他七歲被日本人遷到
,馬遠(花蓮萬榮鄉馬遠)
,就很少回去了
,然後之後
,我就開始
,因為工作的關係
,我就開始
,找那些資料
,收集那些資料
,剛好那時候
,那個
,東光(花蓮馬遠)有一個牧師
,他有一個地圖
,就是畫那個
,我們舊部落的地圖
,就是丹大舊部落
,因為丹大舊部落
,是一個聚會所
,其實它周邊還有
Tilusan(舊部落地名)
Havan(舊部落地名)
,還有那個
Polobo(舊部落地名)
,我那時候去研究之後
,我去調查之後
,我那個地圖是
,剛好是丹大舊部落
,丹大舊部落後面就是
,Hukhuk舊部落
,因為我們Lamilingan家族
,在馬遠(花蓮)那邊
,那時候有兩個舊部落
,一個是Havan
,跟那個Hukhuk
,那因為我的
,以前阿公跟我講的
,就是說
,他是從Hukhuk出生的
,那我只是想要過去看
,這樣子
,那當初就是因為
,我去加年端舊部落之後
,覺得說
,那邊的遺構
,那個石板屋都還在
,所以我那時候就想說
,可不可以說
,有機會去
,丹大舊部落
,那時候這樣想
,可是
,下山之後
,就有想法說
,我應該可以去Hukhuk
,然後就開始規劃
,那個想說
,去Hukhuk這個行程)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我當初是想說
,我找Lamilingan的那些氏族
,一起過去
,可是因為大家都
,各奔東西
,都沒有去過那邊
,而且想說找那個
,地利(南投地利)的
,我那時候去訪問地利的說
,到底你們有沒有人知道
,Hukhuk(舊部落)在哪裡
,結果才知道
,原來我那個舅舅
,就是那個我老婆的舅舅
,就是
Tama Linkav
,那個Tama Linkav說
,他打獵
,以前都那邊很熟
,丹大
,那邊很熟)
(赤腳獵人 Tama Linkav 布農族
Kanmamazav hahanup tu bunun Tama Linkav Bunun
我的名字叫Linkav
,布農卡社群
,我今年63歲
,從小就在山上打獵
,在民國54年
,我沒有從國小畢業
,因為跟著長輩去山上打獵)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其實我的心情跟一般的
,登山客是不一樣的
,我回去就是一個回家
,可是
,因為這是有歷史
,有歷史
,就像我這次回去跟
Tama Linkav回去
,也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
,就是
,見證丹大的歷史
,而且又是我們
,布農族丹社群的祖居地)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下山的時候,怎麼赤腳獵人不見了,赤腳獵人不見了,對走散了,我們那時候走散了,還好那個,Lizu表哥也是有,打獵的經驗,我們就跟著水鹿,沿著水鹿,水鹿走的那個路,沿著牠,還好那個水鹿,牠會往溪底,我們就沿著牠,剛好運氣很好,我們到溪底的時候,剛好已經摸黑了,整個都天暗了,又下毛毛雨,那時候整個腳,都已經起(水泡)了,才走第一天,就開始起泡了,還好我們手上有那個無線電,無線電還可以跟那個Tama Linkav,還可以跟他,那個聯繫,說現在在哪裡了,前面就是丹大吊橋了,走到那邊的時候,已經是八九點了,趕快呼叫那個Tama Linkav,Tama Linkav原來在我們上面,他在那個Tilusan(舊部落)上面,剛好他已經在那邊升火等我們了,想辦法要上去要接他下來,沒想到都是峭壁,當天,第一天的行程,大家就說,就在那邊紮營,然後,明天早上再說,我們現在就是,分開兩地,那Tama Linkav,他就睡上面,我們就睡下面,我聽那個村長講說,我祖父應該是第二批的,他說第一批的,就已經先到東部了,我阿公是最晚被,遷移下去的,日本時代,他們首先第一,把那個布農趕到花蓮,趕到南投,警察還是在這邊,怕有人會回來住,糧食還有很多,太遠了,Havan(舊部落),還有Kalan溪,還有一個Qamut(舊部落),Qamut在這邊,然後你昨天的話,Tilusan(舊部落)呢,Tilusan在哪裡,Tilusan在這邊,在這邊,對,所以你昨天在這裡,你看,沒錯啦,這邊會打滑,我就走那邊,有樹就好走了,因為有根,這邊更多,耕地,有一層一層的,這邊很漂亮,這裡,這裡很多梯田,梯田哦,我們是深山特遣隊餒,你想的什麼深山特遣隊,這裡像這樣,這裡好不好走,好)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快一點多,一兩點了,他到山頂之後,他(Tama Linkav)說下面,就是丹大舊部落,可是我們上去的時候,那邊也是很多那種,農耕的一些,以前老人家種的一些,農作物的一些石塊,疊起來很漂亮,我們上去又找到這個祕境,我們就知道說,原來以前這個很陡峭的地方,原來是以前我們老人家,在這邊耕作的,一些種小米啊,種一些以前農作物的地方,這邊就是,這個平平就是丹大舊部落,Hukhuk(祖父出生地),在上面,所以,沒辦法上去了,舅舅說沒辦法,對啊,所以沒辦法了,只能到丹大舊部落而已,然後走那個丹大橋那邊)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在那個,山頂的時候,那個,Tama Linkav就跟我講說,Tiang,可能我們沒辦法,去Hukhuk(祖父出生地),他說我們這個進度,到丹大舊部落之後,我們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我們要進去Hukhuk那邊,還要四個小時的路程,那時候我就慢慢調整我的心情,就想說那就到丹大舊部落好了,所以那時候,我就安定我的那個心情,就說,好,這次我們就到丹大舊部落,然後,我們就下切到丹大舊部落)(這個是最大戶的)看起來是,可能是兄弟分家了,另外蓋一個房子,這邊,這邊有好幾戶,看不到那個草都很高,以前這邊砍草的時候,有好幾戶,派出所(日本駐在所)在上面,他圍那個很寬的,圍籬,怕敵人會來攻擊)
(赤腳獵人 Tama Linkav 布農族
Kanmamazav hahanup tu bunun Tama Linkav Bunun
所經過丹大舊部落,在那邊砍草,那時候十七八歲,在山上賺錢,砍那個草都是,以前那個老祖先的老房子,我們這個老祖先的那個房子,每一棟房子,以前那個,過世的大部分都是,都埋在那個家裡裡面,因為以前日據時代沒有,做那個公墓,我們,各家裡的有過世的,自己在,那個房子裡面埋葬)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丹大舊部落,很漂亮很平坦,可是,那邊也很多造林樹種,那個好像,林務局造的那個樹種,可是也是很可惜,那邊都蓋在我們那個,石板屋裡面,有點比較不尊重,可能以前的人,可能沒有這個觀念,那現在,現在那些樹,那個長大了,應該有機會的話,看那個管理機關,看可不可以協助,去盤點,然後把那些樹,給它砍一砍,那我走到那邊之後,我就望著Hukhuk(祖父出生地)那邊,大喊說我是Lamilingan(家族)的,我是Tiang,說,祖先,我可能就沒辦法回家了,因為我時間也是有限,那我們今天的行程就到這邊,丹大舊部落只是經過,經過的時候,可是我那時候有想到說,我們以前Lamilingan(家族),那些族人,應該也是有,老人家也是有去丹大舊部落這邊,因為這個點,是一個聚集的一個中心,很想說去,Hukhuk(祖父出生地)那邊,可是,真的沒辦法,體力時間,種種那個因素,根本沒辦法回去,每個氏族的祖居地,就是不一樣,那個加年端舊部落,那邊都是Nagavulan(氏族),那種就是說,我去人家那邊去作客,我去那邊作客,那種感覺不一樣,可是我去,丹大舊部落的時候,那種感覺就是說,有一種,回家)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Tama Linkav
舅舅,他以前,就是,他以前從小,他從小去打獵都是打赤腳,他為什麼要打赤腳的原因是說,因為他打獵的時候,讓他跟動物一樣,就是說,可以接近這個土地,然後你走路的時候,那個聲音會比較小聲這樣子,所以他的這個封號,就是在整個信義鄉那邊,都是有傳開,那也是也可以說他是那個,現今末代赤腳獵人,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可能像以前說,都要打赤腳)
(重返丹大馬遠族人 Tiang Lamilingan 布農族
Saimaiasang tu bunun Tiang Lamilingan Bunun
就是那時候下山完之後,過幾個月之後才發現,然後就兩三年吧,就是都在做長期治療,大概兩三年,上個月(2022年6月去世)吧,這樣回想起來當然是很高興,原來我們的赤腳獵人,帶領我們去那個尋根,也是覺得很難過的,怎麼會突然,就上山之後,從此之後就沒辦法上山)
(赤腳獵人 Tama Linkav 布農族
Kanmamazav hahanup tu bunun Tama Linkav Bunun
這一趟是,年輕(年輕人體力)比較差,你看我六十四歲了,我看動作爬坡啦,我們不是爬八個小時了嗎,還是年輕走在後面,應該年輕人體力還很好,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就沒辦法爬了,我六十幾歲,你看我還有爬得很快,揹東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