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噶哈巫族過年迎新祭典,周末熱鬧登場,今年也是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成立20週年,期待能夠延續傳統文化祭儀的辦理,也邀請鄰近部落的族群共襄盛舉,凝聚情感,也為保存文化一起努力。
敲鑼聲後,族人奮力向前衝,在噶哈巫族傳統文化中,走鏢競賽有象徵成年之意,獲勝者可以獲得最高榮譽的祝賀,而噶哈巫族每年在農曆11月15號左右,都會舉辦過年祭典,除了走鏢之外,還有製作阿拉粿,以及牽田、抓大魚等祭儀活動,紀念祖先,祈求平安。
(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總幹事 潘仁和 噶哈巫族:
辦過年活動當然不是熱鬧而已,最主要還是把這個祭典,就是我們緬懷祖先的祭典,用母語由耆老來訴說,尤其對我們的神來講,我們對這個土地的愛護)
目前噶哈巫族人多居住在蜈蚣、大湳、守城和牛眠等四庄,每年都會輪流辦理年祭,今年也適逢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成立20週年,不過考量防疫因素,所以並沒有特別擴大辦理,但族人也強調,不管規模,文化祭儀的傳承才是族人首要目標,同時也邀請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一起參與盛事,傾聽族人的需要。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實際來了解一下他們,歲時祭儀傳承的狀況還有,活動推行的狀況以及他們整個,噶哈巫族對文化傳承的這些使命)
(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總幹事 潘仁和 噶哈巫族:
現在老年人已經慢慢凋零,我們很希望年輕一輩跟小孩子,對噶哈巫的一個文化的傳承 認知,所以我們只要,去把這個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當然對我們釋憲追求平地原住民,也是我們一定要去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
族人圍圈吟唱古調,近年來也有年輕族人更意識文化保存的可貴,會一起學習族語以及傳統文化的觀念,也藉由年祭活動,邀請鄰近的巴宰、賽德克、泰雅和布農族人等共襄盛舉,互相認識彼此文化,也活絡情感,共同為文化傳承工作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