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puljaljuyan(李耀維) 桃園大溪

蘇花大清水隧道坍方 民嘆:何時才有"蘇花安"

mihalhal ku binawlan tu saka izaw nu 蘇花安

花蓮大清水坍方也在次讓大眾看見蘇花公路安全的不穩定,而早在1993年,政府曾推動的改善交通全盤計畫,建設蘇花高速公路,20多年過去,仍停在2009年推動的蘇花改計畫,不禁令族人感慨,究竟一條方便、安全回家的路,何時才會完成?

對比碧海藍天的晴朗好天氣,台9線蘇花公路大清水隧道坍方畫面,令人怵目驚心。1月11日深夜花蓮大清水隧道遭大量土石坍方壓垮部分隧道,造成雙向道路中斷,讓家鄉在花蓮的族人表示,回家總是提心吊膽。

(桃園大溪撒烏瓦知部落居民 Kacaw Halon(黃路帖) Amis
niyazu'ay
Kacaw Halon(黃路帖) Amis
這個稍微有這個天氣的變化,就會有這樣的落石,常常就會有疑慮,像昨天(1/11),好不容易有一個蘇花替(改)了 ,就又來了一個坍方)

(交通部次長 陳彥伯
cyawtong cecang 陳彥伯
從初步的研判,應該是因為前期地震鬆動,加上降雨的影響,坍方了約25公尺)

族人表示只要颳風、下雨,蘇花公路必定會有落石或坍方,想要有一條可以安全、方便回家的道路,似乎很困難。回顧蘇花公路的建設歷史,從1993年行政院核定的"改善交通全盤計畫"開始推動"蘇花高速公路計畫",一直到2003年,歷經諸多的爭議決定停建。之後2008年才有"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計畫的誕生。原本在2009年要進一步推動的"蘇花公路改善方案",環評卻是到2010年發生的蘇花公路遊覽車事故後,才加速通過環評開工進度。10多年過去,蘇花公路的安全與環境的保育如何取得平衡,仍是艱難的課題。而此次花蓮大清水隧道坍方地點,就位在蘇花改與舊蘇花公路共線的台9線159.3公里處,政府表示,將建造9.5公里長隧道新路線的"蘇花安計畫",進一步改善蘇花公路交通問題。

(桃園大溪撒烏瓦知部落居民 Kacaw Halon(黃路帖) Amis
niyazu'ay
Kacaw Halon(黃路帖) Amis
那一個地方就剛好沒有,就說沒有新開 就原來的舊路,出來就是崇德 就是花蓮了,那我們要走接蘇花公路,就是從崇德那邊,就應該就要有做這個,蘇花替(改)的那種新的道路)

面對居民的期待、環境的考驗,政府實施的相關道路計畫,是否能進實際解決居民問題,也考驗著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