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帶您來看到,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包含語言、生態利用和傳統慣習等,但要如何成為和當代社會對話的工具?今天(8)在新竹縣的明新科技大學,召開"賽夏族原住民族知識中心"的會議,初步討論攸關賽夏族的知識架構組成,而大家不免也會好奇,這些知識要怎麼分類並運用?帶您一起來了解。
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要如何提供不同於主流社會的價值觀?8號位在新竹縣的明新科技大學,舉辦賽夏族原住民族知識中心的起始會議,要從7大知識面向著手,分別有賽夏族的宇宙觀,也就是歲時祭儀、生命禮俗等,還有從清朝、日治到台灣光復發生的歷史事件,另外也有語言、生態利用等,進行系統性的整理,不過回頭來看,原住民族知識又是什麼?又能發揮什麼功效?
(明新科大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處長 tiwaS.tara(林杏)賽夏族:
各分類大項裡面,我們可以再更深化地去做研究,這個知識體系事實上是用在於,我們未來做民族教育裡面,做主要的根本,也是未來可以培育我們自己,賽夏族師資的這個部分,很主要的一個核心價值)
從民族存續和發展觀點進一步來看,知識具有讓族群面對當代社會的碰撞時,能夠找出屬於自己族群存續的可能性。而知識要從哪裡找,"民族議會"將會是能夠提供知識體系研商和重要決策的母體,因此南北賽夏民族會議的議長,分別擔起和賽夏族人密不可分的祭典和歲時祭儀,以及包含狩獵文化、山川生態的知識採集。
(賽夏族民族議會南群總議長 tahes.abey.tidiyun(朱仁貴) 賽夏族:
其實在所有的賽夏族的歲時祭儀,都跟這個(天)有關係,尤其我們祈天祭是最大,它(祈天祭)是跟天的互動,因為有天才有我們)
(賽夏族民族議會北群議長 bo:ong a para:in(趙山琳) 賽夏族:
生態在目前來講 在族人來講,雖然大家好像有點陌生,像我們的祭儀裡面,有很多的植物生態學,這個都有很大的知識在裡面)
知識體系,是深入生活的機制和途徑,再看到108年6月修正通過的,原住民族教育法第5條,為了尊重各族知識自主性和獨特性,111年明新科大被核定為,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處,設置賽夏族知識研究中心,要來推動賽夏族的民族教育和文化發展。
(明新科技大學校長 劉國偉:
我們成立全國唯一,一級單位是原住民發展中心,那我希望持續深根下去,就由孩子們跟我們老師之間的互動,多了解原鄉的一些問題,告訴我們怎麼幫你們推動,我覺得這沒有什麼隔閡,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不過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期程從110年到114年已經走過一半,要在剩下1年多的時間中,從史料採集、歸納整合,最後導入教學實踐場域,都考驗著產官學三方的協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