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帶您進一步看到,要建構一個族群的知識體系,從語言、工藝到傳統社會的制度等盤點,最後要導入教學場域實際運作,在現今推動全民原教的環境中,原鄉國小的老師就反應,在能夠教導民族教育的師資仍不足,究竟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建構,是否能有效讓師資缺乏的問題獲得解方?仍有待觀察。
賽夏族的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才剛剛要啟動,史料蒐集還需要更多的族人投入採集和彙整,而要完備知識體系,是要將知識投入現存的教學場域,不過就有在第一線教學的教師反應,儘管全民原教持續推動,但要能夠擔當起民族教育的師資仍明顯不足。
(苗栗縣蓬萊國小老師 para:in obay babai(風少鵬) 賽夏族:
我們其實不只要讓,我們自己族的小朋友,學習到我們原本的文化,再來也要讓其他族群的小朋友,也能夠認識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現有的師資培訓,能夠到譬如說像我們賽夏族的學校的話,它不一定是符合我們在地,所需要的老師)
(明新科大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處長 tiwaS.tara(林杏) 賽夏族:
不管是不是身為賽夏族人,投入民族教育的老師們,可以透過知識體的建構之後的,知識研究出來的產物,跟結論跟結果,它是備受民族所認證的,它可以發展出所謂的民族教學教材)
不過民族教育要能永續發展,青年接棒已成為關鍵,環顧這次的知識體系會議中,有兩位來自五峰北賽夏的青年,也呼籲其他年輕人能夠加入建構知識體系的行列。
(新竹縣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產業推廣中心職員 羅媛 賽夏族:
我們現在就是有在接觸一些,織布方面的事情,然後也希望雖然說,我們是有點像召集的感覺,但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去補足我們在這個領域裡面,還缺少的東西,有點像是邊做邊學習)
然而隨著國家制度的改變,除了要促進科技傳承和文化產業的創新,強化課程體系和師資培力更是缺一不可,地方量能要如何跟上政策的腳步?在架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將持續深化民族和社會的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