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桃園市

復興重遊率不到6成 議員促從交通著手改善

疫情過後有越來越多人往山林走走,不過根據觀光署台灣旅遊狀況調查報告,桃園市連續6年旅次在六都之中的排名敬陪末座,而復興區遊客重遊率不6成,議員點出復興觀光的癥結點,像是交通問題、產業整合、景點的建置維護,都是遊客最直接的體驗,建議市府能從交通問題著手,改善遊客暢玩復興的感受。

疫情過後國旅爆發,生態旅遊成為熱門選項,不過六都中的桃園市,常被批是最難玩得城市,市府也透過大數據分析,復興區的外地遊客只有4成1,觀光客重遊率不到6成。

(桃園市長 張善政 V.S. 桃園市議員 Batu·Watan (蘇偉恩) 泰雅族:
發現復興的(遊客)重遊率 不到6成,那我們桃園市常常被批,是最難玩的城市,我們桃園6年來都在6都是墊底的,所以復興區 除了夏季以外,我們其他的季節遊客少,重遊率低 距離遙遠,交通不易到達 還有停車不便)

近年來原鄉露營區如雨後春筍般發展,並且推出文化特色遊程搶攻國旅市場,吸引不少遊客再度光臨,但有民眾也透露,周邊的商圈、觀光景點缺乏特色,導致遊客停留的時間不多、重遊率也不高。

(復興區民眾 Ciwas Yuhaw (陳思芸) 泰雅族:
我覺得吊橋就沒什麼,因為台灣吊橋滿多的,很多客人反映 直接的反映是,那邊形象商圈說真的,你走到溪口下部落那邊,形象商圈其實也沒什麼,因為買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大同小異,原住民買(賣)東西,買(賣)的好像都差不多,所以大家逛好像到烏來可能也那樣)

形象商圈可以改造,但是要讓人方便進入,交通才是關鍵,Batu Watan就舉例,要從都會區,例如大溪進入復興區,沿線的角板山形象商圈、新溪口吊橋、羅浮溫泉、高義瀑布,再到巴陵鐵塔,都是復興重要觀光景點,但是遊客要想再進入到後山的桃116線上,就面臨沒有適合遊覽車停放的空間,就會降低團客進入的意願,因此建議重新整合軟硬體的建置,規劃道路整建來減少塞車情況。

(桃園市觀光局長 周柏吟 V.S. 桃園市議員 Batu·Watan (蘇偉恩) 泰雅族:
所以我們目前是希望在這個,桃116上到巴陵前面中段,目前有一塊地 預計在那邊,希望能夠做一個 大概可以停,20到30台大巴左右的停車場)

復興區鄰近都會,每到假日交通容易出現塞車情形,議員指出改善觀光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交通問題,讓遊客上山遊玩,能有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