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為了要讓學生更貼近實際了解部落孩童,就安排學生到部落,透過實際接觸孩童來服務學習,讓部落孩子享有豐富的遊戲經驗,以及人力培植,提升部落托育人員的自我增能。
部落孩童玩著老鷹抓小雞,訓練孩子們的反應能力及肢體的協調性,台東大學原專班幼兒教育學系的學生,結合課程到部落服務學習,陪伴部落小孩從遊戲中成長。
(學童 何伊 排灣族:
venci' 何伊 Paiwan
投籃,投報紙球(用報紙怎樣子做)捏成圓形(然後投向哪裡)投到桶子裡)
(台東大學學生 葛雯 排灣族:
venci' i taigakku 葛雯 Paiwan
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服務學習的課程,可以更(讓)我們更了解幼兒,就是要如何教育幼兒,然後讓他們可以更,發揮自己的特長,就像桌遊或是積木,可以讓他們發揮頭腦,可以用不同的形狀,或是什麼方式這樣)
台東大學學生表示,從遊戲中訓練孩子的想像力及創意,另一方面也增加自己學習如何成為幼兒老師的歷練,和部落托育協力站遊戲屋合作,強化部落共育能量。
(部落遊戲屋負責人 邵采芬 排灣族:
'ipuvaruvarung i maza 邵采芬 Paiwan
部落孩子其實,大部分玩的都是動態,很動態非常動態的玩法,也希望孩子在,就是可以均衡發展,所以可能在玩遊戲的時候,一些小肌肉的發展,或者是一些靜下來拼拼圖,或者是玩樂高這種拼湊的,甚至是去建構他的,就是大腦的全發展)
邵采芬表示透過部落遊戲屋的資源挹注,打造部落幼兒家庭遊憩空間,相互陪伴,成為家庭的育兒支持專業連結,讓部落孩子享有豐富的遊戲經驗,並藉由產學合作,人力培植,提升部落托育人員就業機會與自我增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