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理《夏日樂學》計畫已來到第九年,原鄉學校從兩到四周的時間,發展創意課程,讓學生可以從玩樂中學習,並擁有精彩難忘的暑期回憶。
(台東縣大王國中學生 林天心 排灣族:
自由離子,然後可以導電,然後它在溶於水中的過程周圍解離。)
學生上台報告著自己透過自然科學實驗,認識到電解質的內容,透過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讓學生在暑假期間,從玩樂中學習。
(台東縣大王國中學生 林天心 排灣族:
就是原本的課程可能排得很滿,然後就是不會有多餘的時間去做實驗,這次的活動,基本上都在做實驗,然後有很多自己上台報告的機會。)
(台東縣大王國中學生 姜宸峰 排灣族:
你可以自己動手操作,去接那個電路,然後再去測,它是不是電解質,然後你可以了解到它,裡面的成分有什麼?了解到電解質是什麼東西?)
雖然台東縣大王國中辦理夏日樂學計畫只有兩年的時間,但已經獲得教育部「課程績優學校」的肯定。
(台東縣大王國中校長 王中興:
小孩子只是用一個比較更貼近生活,更有系統,更有脈絡,甚至於是他自己去創(意)發(想)一些,研究的一些過程、步驟,那所以他對(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習,其實是會更好。)
除了辦理自然學科實驗操作課程,同樣來自台東縣的介達國小,則是從本土語文出發,規劃靜態、動態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自己族群的文化。
(台東縣介達國小學生 kalang(羅望) 魯凱族:
(你最喜歡的課是什麼?)去石板屋,(為什麼?)因為在那邊,有,就是在那邊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然後還很涼,然後空間又很大。)
(台東縣介達國小學生 velenga(許恩頌) 排灣族:
我最喜歡在部落青年會上的一些課程,我們有上一些以前的歌,我們還有到山上去跟vuvu們學習怎麼種菜,認識我們自己族群的一些植物。)
(台東縣介達國小校長 林鴻祥:
另外學校也有針對一些主題的課程,也有申請比如說像提升英語力的部分,針對我們學校本身不足的部分,還有缺乏的部分,我們也藉由這個《夏日樂學》,能夠讓孩子得到更滿足的供應。)
學校利用暑假兩到四周的時間,發展創意課程,也讓學生擁有精彩難忘的回憶。另外,教育部也持續辦理《夏日樂學影像說故事競賽》,獲獎影像將提供給全國師生觀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