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南迴唯一的漁港也就是大武鄉的大武漁港,長年的老問題就是淤沙。到現在中央跟縣府已經花超過20億的經費在清淤上。為了解決問題,台東縣府更是多次向農業部漁業署提出漁船收購的計畫,先前也已經獲得了漁業署的回覆,而今年也將會向立法院來進行提案,而要視通過了這個大武漁港就等同於廢港了。
一艘艘漁船,停泊在漁港內,這裡是台東南迴地區唯一的港口大武漁港,長年飽受淤沙困擾,到現在中央跟縣府已花費約20億元經費清淤,不過仍無法有效解決淤沙問題,台東縣政府則是提出漁船收購計畫,也獲漁業署回覆,今年將向立法院提案,若是通過,等同廢港,在地漁民得知消息後表示,反對這項收購計畫。
(漁民 camak 排灣族:
你要做就擴建大一點,這樣就可以了,(你認為說它還可以擴建大一點?)對,你只能一年一千多萬(清淤)有什麼用。)
(漁民 李金柱:
我們不會被他收購,因為我們是靠這個抓魚過生活的,也沒有山也沒有田地,也沒有山地,什麼統統都沒有,只有靠這個抓魚的。)
漁民認為,政府每年花約3000萬清淤,治標不治本,是在浪費經費,多次建議將港口北邊堤岸延伸的需求,卻都沒有獲得回應,漁港每年大約只有兩個月可以出海捕魚,其他時間港嘴幾乎都是淤沙狀況,相關補助津貼又少,有時還要花錢載船,到其他港口去捕魚。
(漁民 李金柱:
挖一挖颱風過來了又塞住,我們又要叫卡車,載(漁船)到旭海去,去旭海的時候,縣政府也沒有給我們補助,比那個農民還慘得多。)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 黃奇明:
盼能夠來解決大武漁港,漁民的一個一些船筏,不再去做捕魚的一個生活的狀況,這二個是我們希望能夠透過轉型的方式,讓大武漁港成為一個觀光漁港的一個概念,以及水上活動的一個漁港。)
台東縣農業處表示,會再安排時間跟當地漁民溝通協調,若是提案通過,漁港未來可能不再從事相關漁業,但還是會保留下來,重新活化轉型成為觀光、休憩,甚至是水上活動等方式,不過,前提是仍要和在地漁民達成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