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狩獵權益再獲重視 射擊、獵人協會倡議開放空氣槍
  • 記者 Walis Watan 台北市

    原住民族擁槍狩獵常引發各界討論,根據憲法法庭在民國110年釋字803號解釋,原住民族得使用「自製獵槍」進行狩獵,警政署也將在今年(114年)四月公告實施《原住民漁民自製獵槍魚槍許可及管理辦法》。不過近期部分射擊及獵人協會重申,除自製獵槍,政府也應開放原住民使用更具安全性的空氣槍。中華民國射擊活動暨射擊器材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陳同心解釋,當初釋字803號僅開放自製獵槍,顯示憲法法庭在調查上未深入理解原民的狩獵文化。陳同心說:『大法官他在做解釋文的時候並沒有審時度勢,並沒有真正去了解原住民他的獵槍文化。在日本時代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族人,空氣槍來說是老少咸宜,青少年都可以使用的,火藥擊發式槍支確實有危險性,所以這些長老或這些長輩會先用空氣槍來訓練他們的青少年。』

    不過也有獵人對於空氣槍除罪化有不同看法,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獵人協會成員劉志翔表示,他個人尊重除罪化運動,但空氣槍在太魯閣部落並不普遍,他質疑完全代工的空氣槍,能否代表傳統狩獵文化。劉志翔說:『我還是要回到就是,Truku說的,它這個賦予靈力,培靈這件事情,然後在自製這些,他自製之後他就是屬於他自己的,可是相對空氣槍是人家幫你製作好的。』

    中華民國射擊活動暨射擊器材權益促進會已函文給各原住民立法委員,希望立委們也能為族人爭取更完善的狩獵權益。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射擊活動暨射擊器材權益促進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