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積極推動原鄉及偏鄉實驗教育,但除了改善教學模式,家庭環境與在地資源的限制,往往才是部落孩子學習的最大挑戰。台灣實驗教育中心28日在政治大學舉辦「陪著孩子也護著土地」研討會,探討如何突破原鄉及偏鄉教育困境。宜蘭縣南澳鄉東澳國小校長鄔誠民指出,多數原民家長仍以勞力工作為主,收入的不穩定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發展,因此除了教育,如何提升部落經濟也很重要。鄔誠民說:『他們的家庭經濟沒有辦法改變,那孩子在他們的原生家庭,他所受到的照顧,可能是不平等的,是不平衡的。那帶著他這個不平等、不平衡的一個心情,來到學校的時候,他就看事情就不會去正向的去看,相對的這個老師他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做管理,會讓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學習會產生延宕的情形,所以我說的是一個原住民部落的教育,必須靠經濟來相輔相成。』
而部落單親及隔代教養的現實狀況,也導致許多孩子缺乏關懷。深耕花蓮縣新城鄉的練習曲書店創辦人胡文偉表示,練習曲團隊在課後從棒球、書店等多元面向,陪伴學生發掘興趣及夢想。胡文偉說:『年紀輕、資歷少、視野少、薪資低、慾望多,後面的結婚的話,那當然就容易造成單親跟隔代。其實在全台灣很多地方都是這樣子,只是好像部落跟偏鄉人口少,然後所以看起來數量集中。有了體育、有了書店,然後有了社區的不同的空間做好教育、文化、商業發展,最後並構的,它可以帶來的就是一個幸福的村莊。』
關心偏鄉學童教育,共邀請四組來自鄉村推動實驗教育或地方創生的工作者,透過經驗分享及現場提問互動,共同找出原鄉及偏鄉教育的全新可能,讓學童在學習知識之餘,深化在地認同。
(圖片來源:Walis Watan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