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一直是台灣原住民族的獵捕對象之一,不僅是日常食材,也承載文化與儀式意義,常見於慶典和祭儀中。但住在日本千葉縣的居民,卻因台灣山羌的入侵而苦不堪言,這些台灣山羌除了啃食農作物,造成農民嚴重損失外,還會在半夜鳴叫,讓居民飽受困擾。台灣的山羌之所以會出現在千葉縣,是因為千葉縣的行川島樂園在1964年從台灣引進了數十頭山羌飼養。
然而,台灣山羌跳躍力強能輕易跨越柵欄,陸續有逃脫紀錄,甚至有野化的山羌返回樂園,引誘同伴一同逃跑,讓逃出的數量不斷增加,由於千葉縣缺乏大型肉食性天敵,又是農業重鎮,食物充足、環境安全的地方,讓台灣山羌在日本迅速繁殖,從最初幾十隻,在數年後暴增至8萬6,000隻。
日本千葉縣政府自2000年起,制定「縣內山豬、山羌管理對策基本方針」,每年獵捕數千隻,但由於山羌繁殖過快,仍無法有效抑制數量。對此,縣府推動「防除實施計劃」,獎勵獵人與獵友會成員協助捕捉,但因人力短缺與山羌繁多,成效仍有限。近年千葉縣派員到台灣取經,了解山羌的習性與捕獵方式,專家表示,山羌肉低脂肪、口感佳,在台灣、香港皆為高級肉品。日本媒體也曾邀請獵人捕捉山羌並製作料理,獲多數民眾好評,也為山羌問題開啟新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