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文化、歌謠及部落生活技能,台東市馬蘭部落舉辦三天的文化成長營,邀請阿美族青少年加入文化學習行列,從傳統歌謠、認識野菜到抓青蛙等實作體驗,讓青年在學習與挑戰中扎根文化,延續阿美族年齡階層組織的傳統精神。
一群阿美族青少年奔向稻田,嘗試抓住田間四處蹦跳的青蛙,馬蘭部落舉辦Pakalongay文化成長營,其中Mitakula' 訓練,讓pakalongay(青少年)認識阿美族早期抓青蛙的文化意義,不僅是族人過去獲取蛋白質的重要方式,也是訓練膽量與體力的傳統活動。學員:「學到抓青蛙,放在田裡面,青蛙,用手直接抓,放在一個袋子。」
除了帶著孩子們抓青蛙,3天課程也帶孩子們認識阿美族常見的野菜種類、製作傳統彈弓,教導傳統漁網的編織技巧與實際用途,帶著孩子們親手撒網、觀察潮汐,文化成長營籌畫團隊成員潘軍說:「體驗抓青蛙、認識一些野菜,還有一些簡單的母語教學,還有文化、歌舞。」
在阿美族年齡階層組織中,Pakarongay是最年輕的年齡階級,部落的孩子到達12歲後,便需要從Pakarongay開始接受訓練參加年齡組織,馬蘭部落的Pakarongay訓練一度出現斷層,9年前再次復辦。
潘軍說:「現在台東市還在延續Pakarongay文化的,只有我們馬蘭部落有在做而已,想要推廣就是說,讓每一個部落了解,以前有在做的東西,在其他部落已經慢慢消失了。」
從理解祭典意涵、體認部落規範,到親身學習傳統技藝,每一刻的努力,都是文化存續的根基,族人表示,雖然現在的Pakalongay文化成長營,已沒有早年長達1個月的訓練來得扎實,但希望每次的訓練,都是一段文化使命的開端、肩負文化傳承的起點,也讓其他部落一起重視、延續傳統齡階層組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