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馬蘭部落孕育無數體育人,並用歌聲支持體育人成長,台東縣府舉辦「原住民體育人音援特展」,壓軸音樂交流會中,邀請杵音文化藝術團率領馬蘭部落青年,呈現跨世代應援文化。
從1931年KANO嘉農棒球隊中馬蘭選手登上甲子園舞台,到「亞洲鐵人」楊傳廣讓台東躍上國際,在台東「原住民體育人音援特展」的音樂交流會中,用歌謠訴說馬蘭部落族人對台東體育發展的貢獻。郭子雄:「我們馬蘭棒球隊,大概有4個是嘉農的前輩。」當年到嘉農打棒球的校友回到部落,籌組馬蘭棒球隊,由郭光也等人擔任教練,培訓小球員,使棒球運動在台東開枝散葉。郭光也之子郭子雄說:「到了長大以後,他們都到各國中、國小當教練,所以台東曾經有過一次全台灣最多的棒球學校,133所。」
讓人腎上腺素大爆發的運動賽事,少不了場邊鼓動人心的應援歌曲,馬蘭部落傳唱的歌謠支持著好幾代的棒球好手。郭子雄之妻、杵音文化藝術團長高淑娟說:「嘉農的郭光也,他老人家,把運動跟部落的文化,特別是音樂,會結合起來,他會把部落的鄉親聚集在一起,在棒球賽的前面,就會去唱部落的,尤其是多聲部的歌謠。」馬蘭部落老中青三代用歌聲,讓應援文化繼續傳唱下去。原民處文教行政科長金惠珠說。「不管是不是體育方面,只要是對部落有貢獻的,我們都會用音樂、用傳統樂曲來榮耀他們這樣子。」
(記者Tuwana在台東市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