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帶領讀者,重溫台灣原生植物研究蓬勃時期,林試所跟CCC團隊合作,透過漫畫家描繪,參考日據時期玻璃老照片跟植物分類學家軼事,推出台灣第一部以植物標本採集為背景的漫畫"採集人的野帳",記錄了大正時期台灣原生植物發掘歷史,3號開始在台北植物園腊葉館展出。
(林試所植物園組長 董景生:
這個背景的考據一方面,我們在裡面置入一些前輩的採集人員,他們上山採集的技術,所以他是一個職人漫畫,為社會大眾來說就是介紹一些一般人比較少去接觸到,例如說一個植物是怎麼樣,被發表成一個新種,它在歷史或者是在現在有什麼重要性。)
博士後研究員蔡思薇指出,1920年代,有2、3千種台灣植物被發表,堪稱台灣植物發掘的黃金時期。但由於採集工作困難,熟悉地形的原住民,所使用的採集方式或工具,也成了探險隊的借鏡跟合作對象。
(博士後研究員 蔡思薇:
對於採集的工具,其實很多人是很多東西是向原住民借鏡的,譬如說台灣適合的刀,或者是哪一些工作配備是適合帶上山的。)
林試所表示,雖然漫畫創意十足,但仍盡量忠於史實、呈現故事場景,不失去時代性,引領讀者認識台灣資源調查史,並理解植物分類科學工作艱辛,而展期將展到4月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