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記者
Calaw Opic (丁至軒) 花蓮吉安

花蓮農改場助保種編輯新書 傳承農耕智慧

pakipuhlua parana takuavalʉa varu'u suhlatʉ lʉmʉmʉkʉ

為了協助保存典藏,原住民族傳統農耕智慧,花蓮農改場偕同部落族人進行盤點,把豐富的農耕知識及飲食文化,透過系統化方式記錄,並且編輯成冊,將傳統智慧流傳下去。

運用巧思及現代烘焙技術,將路蕎及鹹豬肉完美結合,一道特別的原民風披薩出現在眼前,讓人食指大動。

受到氣候變遷,許多植物生長周期也出現變化,再加上飲食改變,原民傳統飲食文化也面臨重大考驗。農改場在111年啟動田野調查,希望藉此典藏部落飲食智慧,讓族人感到期待。

(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專案經理 Lisin Adoh(蔣金英) 阿美族
cucutakuata'iaraisa 奇美miararuma
Lisin Adoh(蔣金英)  Amis
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地方,來到這裡就可以了解,有什麼可以種植的,什麼是田間野菜,有什麼可以食用,傳授部落的飲食智慧,像我們了解這些知識的,人不要吝嗇,如果吝嗇傳承的話   , 老一輩的人離開後,這些知識就會消失了,農改場規劃這次的計畫,我很欣慰。)

這次的盤點計畫總共前往5個部落進行訪談,除了記錄農耕知識之外,也包含飲食文化、物種、編織等面向並且集結成冊。

(農業部花蓮農改場長 楊大吉
kapitanʉisa parana takuavalʉ
楊大吉
這些作物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實有一些物種真的愈來愈難種植,你在野外採集也採集不到,我們也突破科技的一些限制,讓這些物種能夠永久留存,一直存在部落裡面,只要這些東西一直存著,部落的文化就不會消失,這個是這本書最大的初衷。)

場長強調未來將會持續出版之外,針對不同部落即將流失的物種,也會導入科技加以保存農作物種子,永續原民農耕知識及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