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現代藝術感,這一棟不規則彎曲建築空間,建設在宜蘭壯圍鄉,是當地沙丘旅遊園區。[[畫面提供:宜蘭縣史館]]不過其實追溯到1870年代,漢族移入開墾之前,整片蘭陽溪口,都是噶瑪蘭族的世居土地。
(聲音來源:宜蘭縣史館長 廖英杰:
其實以前噶瑪蘭族在漢人還沒來之前,就住在這個地方,所以就是在宜蘭河的兩岸,跟冬山河的兩岸,(它都是)以前過去漢人還沒進來以前,噶瑪蘭族的聚落,因為噶瑪蘭族基本上是一個,靠海維生的族群)
傍水而居的36社噶瑪蘭族祖先,直到漢族移入後,被迫轉往頭城、三星跟花蓮等地移動,但其中的奇立板社,就是少數未曾異動過的舊社,一直存在至今,而當地族人觀察,這棟2018年新落成的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就坐落在噶瑪蘭族原鄉,卻未納入當地文化元素,相當可惜。
(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 Alungaw(潘玉峰)噶瑪蘭族:
其實當初蓋這一棟(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沒有徵詢到我們當地居民的意見,它給人家感覺就是,好像很高級這樣子,在一個農村蓋一棟大別墅這樣子,其實跟當地文化格格不入)
規劃單位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回應,接下來會針對竹安溪口一直延伸到蘭陽溪口,進行整體觀光發展規劃,不過位在壯圍鄉廍後海邊,一處噶瑪蘭族舊稱為「加留沙埔」的沙灘地,因為土地權屬在宜蘭縣政府,因此仍在跟縣府協調研議當中。
(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計劃課長 陳福隆:
我們已經在那邊完成一個,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現在也創造一些遊客一些人潮過來,我們想說單就這個點可能,發展比較有限,所以我們就想說從它周邊區域,去做整體規劃,看還有沒有哪些地方,是適合去做一些開發)
東北角風管處表示,本次規劃案正在進行前置調查工作,不排除跟地方進行溝通,預計要到明年6月,才會有完整的規劃報告出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