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蓮木工及陶器工藝師生活中的素材,敲擊發出的聲音,結合人聲對談,融為一首特別的節奏音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農委會水保局主辦的「台灣社區在地特色工藝展」8月27號展開, 由6位藝術創作者,來到東部社區,結合在地工藝進行創作。
(藝術創作者 雷擎:
不同的工藝聚落裡面,用鼓棒或者是用當地的一些媒材,我隨便地去敲擊它們,然後在配上一些在那邊的對談,然後一些我的遭遇,把它融合成為我的音樂作品。)
也有藝術創作者,從香蕉絲刮絲取材到編織的過程,創作新的花藝作品;也從稻草及月桃編織中,延伸多種裝置創作。而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表示,工藝就是在地生活的一部分,富有在地文化。
(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許耿修:
工藝它是來自於土地的肥沃與否,天氣的變化給它的影響,然後我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所種植的植物、材料 ,根據我們生活所需我們去創造它。)
(東海岸原民社區合作社主席 Macu (林宋博芳) 阿美族:
只要有在做稻子收割的時候,我們就會有這個素材,而且素材源源不斷,不用怕會失去這種素材的部分,用稻草的部分,我們可以做很多的草繩,或者我們用搓草的方式,可以做很多的注連繩。)
農委會表示,希望透過與藝術創作的結合,讓民眾注意到,無論在部落或農村社區,仍有許多結合生活智慧的工藝,值得學習及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