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記者
udjuy 台東達仁

土坂社區開課! 授立體地圖製作.溪流走讀踏查

想要認識過去祖先踏過的山林河川,現在有愈來愈多部落,主動繪製"部落立體地圖",像是在台東南迴地區的土坂社區發展協會,目前就跟台東大學合作,搭起學習橋梁,共同學習如何製作地圖,也透過實際踏查山林,建立具體的生態資料庫。

用色筆重新在高線地圖上著色,不同的高度用不同的顏色來做描繪區別,再用一層層的保麗龍,裁剪後黏貼上去,地圖的立體形狀也就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立體地圖的製作,希望讓年輕一輩的族人,可以親身體驗自己的土地跟文化。

(土坂部落居民 kedrekedr 排灣族:
Tmpusu alang 土坂
 kedrekedr  Paiwan

透過這個活動去記錄那些,我們看不到的角落,部落的文化或是土地,不如我們自己實際去做親自去體驗,這樣會讓我更有感覺,對於自己的土地跟文化。)

(講師 Hafay Nikar 阿美族:
Emptgsa
Hafay Nikar  Amis

看著這個地圖,然後去感受一下過去祖先長輩,他們在山林或者是河川,這些生活的一些空間位置,到底在哪裡,地圖就是很好的方式去,讓年輕人知道說,這些其實是過去長輩跟祖先,居住過的地方。)

台東大學和土坂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針對地形地貌與民族生態開設相對應的課程與設計,共開辦立體地圖製作、溪流生態走讀、溪流植物踏查3場課程,透過工作坊、走讀活動、講座等形式,與部落共同學習。

(台東大學副教授 柯志昌:
Mtgsa hari rgagan qmita Taytung
柯志昌

科技部也希望學校我們在地的大學,跟部落可以有一個共學的過程,一起跟部落的人學習,然後去認識地方,那我們可能繪出了平面以外,還會有類似像空拍機,用3D的方式去認識,讓我們的年輕一輩,可以比較更有工具,可以來進行一些部落的討論。)

東大表示,雖然現今網絡普及,但對於部分知識取得仍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台東大學希望用踏上vuvu積累的道路,共同搭起學習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