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記者
達少/阮高思 新竹尖石

黑色部落司馬庫斯 百年間3次遷移

前曾經被稱為黑色部落的司馬庫斯現在搖身一變成為眾所周知的亮點部落,在發現'lwan神木以及道路開通之後,觀光客也開始湧向此地,今日的部落已和昔日大不相同 ,司馬庫斯部落的族人,在這幾百年間曾經有三次min ciwal shzi'的來回遷移。一起來聽聽Smangus的故事。

民國68年以前曾經被稱為黑色部落的司馬庫斯,如今已是眾所周知的亮點部落。尤其是他們共同經營的模式,是多數原住民部落希望效法的目標,其實司馬庫斯也是不斷的從別人的經驗努力學習,經營成為現在的光景。

(司馬庫斯長老 Masay‧Sulung Atayal:
mrhuw na qalang Masay‧Sulung
我們也常到別的部落去觀摩,我們去看他們的狀況,問題在那裡。我們思考不要跟著他們走,只為利益,自己好就好,甚至把土地賣掉,我們不能那樣做,這是給自己的警惕,我們要同心照顧好祖先留下來土地,如果我們不同心,就會有財團入侵,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可以在部落永續經營,所以到今天心裡面很踏實,全國都知道司馬庫斯是共同經營的部落,因此有人譏諷說你們是對岸的弟弟(共產制度)其實這一直是祖先們的生活模式。)

Smangus部落的頭目Iceh因為住院未能親自採訪到他,述說關於部落的歷史,不過部落中不乏存在於耆老記憶裡的歷史流傳,就像Kumay耆老,他憑著父親留下的口述歷史,說出司馬庫斯部分的部落故事。

(司馬庫斯耆老 Kumay‧Tali 泰雅族Atayal:
bnkis na qalang  Kumay‧Tali
早期我們的祖先從Sbkan(發源地)他的名子叫Makus,來到現在宜蘭地區一個叫做quri cinnuna mami的地方,然後駐足在tbitan Hetay(後來日軍紮營地),不久來到後面的舊社不是我們現在這地方,我們說的一部落,在較低處的地方(rziq),他的後代逐漸繁衍,他有一個兒子跟媳婦。後來Kotas mbuta(摩武塔)來了以後,又帶著我們族人來到現在我們這地方,以後第三代的領袖來了,他來分配族人居住的領域,他是Komin.Batu當時的族人領袖,他劃定跟宜蘭的界線以流域為地界,這條流域分為Mrqwang、Tunan、Gogan一直到南投發源地都分配清楚,這些是Komin.Batu的事蹟,我父親說Komin.Batu 所劃定的界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照Kumay的說法Makus比泰雅族人認知的領袖Kmbuta的年代還要更早。日本近來台灣以後司馬庫斯有一段有趣的事情,一直是司馬庫斯族人流傳的部落歷史。

(司馬庫斯耆老 Kumay‧Tali 泰雅族Atayal:
bnkis na qalang  Kumay‧Tali
日本那個時候他們從宜蘭穿過sinqunan mami來到Sangan山,他們(日軍)就在那裡搭帳篷後來我們稱該地為pinblitan Hetay(紮營地),聽說他們(日軍)在那裡紮營一個禮拜。他們從那裡走過來到Snuring(舊社)在那裡設立駐在所,日本帶來的東西我們泰雅族人沒有看過,日本給族人miso(味憎)族人看了像是糞便不敢吃,日本一再說明味憎的美味,當時族人也不會聽日語,於是日本當場煮一鍋味增湯給族人吃,族人吃了才知道它的美味,從此族人就主動的跟日本人要味憎了,我聽父親這樣跟我說。)

以泰雅族氏族的類別,司馬庫斯是屬Mrqwang群,按照他們的推算Smangus至少有500年的歷史,而且是大漢溪流域最早存在的古老部落,因為遷徙的過程,從Quri Sqabu(思源啞口)祖先們分開的時候,朝著新竹桃園這一帶地區方向路程,首先到達的就是司馬庫斯這一帶。

(司馬庫斯長老 Masay‧Sulung Atayal:
mrhuw na qalang Masay‧Sulung
祖先常說有兩個氏族遷徙到這裡一個是Mknazi一個是Mrqwang 族人常說帶領Mknazi的是Mkbeku帶領的,帶領Mrqwang的是Yawi.Pot,祖先吟唱歷史常常唱這一段,關於Yawi‧Pot的事蹟,Yawi‧Pot應該是Kbuta的底下人馬了,我們知道Kbuta是泰雅族早期的領袖,照時間算來Yawi.Pot應該是他的晚輩了,所以我們屬Mrqwang的先驅是Yawi.Pot。聽祖先說大約在500年前族人遷徙來的時候這裡都是他們居住的地方,在舊部落的底下(Rziq)那邊有一個平台,傳說在那一個年代裡發生瘟疫,光是青壯年紀的族人就死了大約八十三個人,因此他們離開了那裡,往上面再找一塊地,就是你剛才去看的那一個舊部落,他們曾經居住在那裡,以後又陸續往下游移居,那是第一次的移動。幾代之後有一個家族又回來這裡,他們就是我家族的祖先,那一個祖先的名字叫Neceh,這個祖先在玉峰(Mrqwang)是一個孤兒,我聽一個Tali.Yawi老人家說這個故事,是他告訴我的,他(Tali.Yawi)是煤源部落的好幾任的代表,Tali.Yawi的祖先算法是 Yawi.Wilang Wilang.Miquy Miquy.Neceh這些他的祖先。他告訴我說Neceh以前在Mrqwang(玉峰)從小是一個孤兒,長大以後有了妻子,生了五個兒子,正當年輕力壯的時候他又往上游遷移在Bnahan泰崗的對岸,現在歸林務局所有,那個地方就是現在那羅部落祖先原來居住的地方,泰崗的對面,叫做B'nux Bnahan。)

Masay從他長輩述說的部落歷史,司馬庫斯部落的族人,在這幾百年間曾經有三次的來回遷移。

(司馬庫斯長老 Masay‧Sulung Atayal:
mrhuw na qalang Masay‧Sulung
沒過多久他們又來到司馬庫斯這裡,那是第二次,祖先再度來到這裡,當然包括他們整個家族。不知道經過多久他們又離開這裡到Raga那個地方移住,就是巨木群一帶那邊也有我們的耕地叫做Raga。就是巨木群跟我們部落的中間,那邊有我們部落Smangus共有的保留地,有70多甲地,我們現在正在開墾。他們在那裡繁衍開來,那五個兄弟,曾經有在這邊那是第二次Bneceh的孩子們。經過很久,到了日據時代,就把這一帶的族人遷移,那時是我祖父的年代,部落遷到前山鳥嘴Rahaw那一帶就是現在的煤源,那時候是日本統治,把部落族人遷到那裡那時候正好是我祖父的年代。日本戰敗以後這樣算一算大概70幾年前,我現在53歲,這樣算差不多快70年前,我們的祖先在日本走了以後,他們再度回來這裡我曾祖父Twalu.Maray,他跟我們家族講,包括余家跟何家,當初被日本遷移的,說:這裡不是我們原來居住的地方,我們回到屬於自己的地方祖先留給我們的地方Smangus,那裡才是我們的根源。因此那一群人我曾祖父Twalu已經是年紀老邁了,他們回來到舊部落那裡,這樣一來遷居是第三次了,那時候正好是台灣光復的年代,一直到現在,我父親娶了老婆,他的父親過世以後,因為教育的問題,那時候我大哥到秀巒讀書,路途非常的遙遠,當時秀巒國小的梁主任想到太遠,因此在新光成立了一個分校,我父親有很多孩子,想到孩子讀書太遠,那時候頭目Iceh(現任頭目)也已經讀一年級了,我父親認為孩子讀書的路程太遠了希望可以接近學校,才搬來了這裡,就是現在頭目住的地方,也就是我父親留下的住家。)

從現代的交通來看,司馬庫斯部落算是山區最深遠的泰雅族部落,然而它卻是泰雅族傳統領域最中心的地區,在它周邊各山脈的後方,就是桃園復興鄉後山部落及宜蘭大同鄉的南山部落以及苗栗泰安鄉的雪霸周邊部落等等。看似最遠的地方,卻是最貼近泰雅族祖先活動的核心之地,難怪他們可以自稱為上帝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