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在文健站享用美味午餐,菜色更是照著營養師建議精心調配,不過吃到一半,有長輩出現胸痛、噁心的感覺。
(達仁鄉南田村居民 烏谷 排灣族:
胸口痛 胸口不舒服,就找了好幾個醫生,就去照X光就照到,他(醫師)是說是食道逆流。)
經過診斷,原來vuvu是得了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包括胸口悶痛、灼熱感、噁心、打嗝等,據統計,國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深受其擾,但卻常被誤以為是心臟疾病。醫師表示,就連未滿六歲的嬰孩,也可能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
(台東基督教小兒腸胃科醫師 陳志成:
在中間 胸部這邊像火燒,就誤以為是心臟疾病,我們心臟通常是偏左邊一點點,所以心臟的痛通常是在偏左一點,但是胃食道是在中間。)
當食道間的賁門,本該在進食後關閉,不讓胃酸和食物逆流,卻因為賁門作用不良,鬆弛無法關閉,讓胃酸跟食物逆流向上到食道,產生刺痛灼燒感[[CG-OUT]],透過X光片清楚可見,液體從胃部逆流到食道,呈現發炎反應,長期下來恐釀成癌症。
(台東基督教小兒腸胃科醫師 陳志成:
逆流太多次,太長久,會造成食道受傷,食道受傷久而久之產生疤痕,也有一個可能是癌症的前身。)
胃食道逆流成因複雜,包括飲食不定或熬夜,都可能是患病因素,醫師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或食用黏稠性食物來改善,同時也鼓勵民眾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像是一天兩顆水煮蛋,讓肌肉更有力,改善賁門鬆弛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