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
記者
Calaw Opic (丁至軒) 花蓮市

礦業衝擊玻士岸部落 藝術家蹲點4年記錄

運用廢棄床墊、施工布條以及太魯閣族人親手製作的傳統吊架,呈現玻士岸部落族人在受到外來 產業衝擊後,族群面臨的歷史巨變,藉此達到對話與反思的效果,參與民眾也感同身受。

(民眾 陳小姐:
我們可能也要重新反省,被說好跟不好,或是什麼叫做有價值的,這件事情,那個話語權,到底是要由誰,來定義的這件事情,如果你不用主流西方,或是漢人的價值觀來看的話,你會看到其實(原住民族)他們有些東西是很有智慧,會讓我覺得很驚艷)

(民眾 Rikaw (曾正杰) 太魯閣族:
(現代)文化社會變遷非常的快速,所以我覺得還是,要保留那最純有的部分,因為先人還是有先人的智慧,所以還是要保留儲存,給後代去學習,而不是全部斷掉)    

這次展覽也特別邀請花蓮在地藝術家,以"山不見山"系列作品,倡議環保意識,策展人Talum表 示,長年開發造成新城山從原本的736公尺只剩下到215公尺高,給族人帶來各種層面的影響,本次展出把2017年以來的影像記錄分成5種影視窗口,揭示玻士岸部落族人的生活面貌。

(策展人 Talum Isbabanal (杜逸帆) 布農族:
這個明日部落 太魯閣之殤,一開始它提出的一個命題就叫,你心中消失的那半座山是什麼,我自己是覺得,做這樣的一個策展,他其實是在提出一個問題,以及想要讓這個社會,當你看到這樣的展覽以後,你會有開始做什麼行為,去改變去保護你現在的環境,保護你周遭的人,這件事情)

本次展覽展出時間從即日起到3月28號,希望藉由錄像藝術,引領觀眾感受新城山30年來的環境巨變,為在地族人帶來的各種生命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