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用石頭敲打月桃葉梗把皮肉分離後,再捲起來做成繩子,接著在家長協同之下,一起搭蓋臨時工寮。
大家也各自分工完成工項,有的人搬石頭固定木頭,有的人則開始把鋪蓋屋頂的茅草綑綁起來,教學之後也逐漸上手。
(學童 Panay (黃思涵) 阿美族:
先給他捲再繞,像包包頭一樣(會不會怕割到手)不會,因為我是阿美族的孩子)
在支流處石頭堆疊後,孩子們運用姑婆芋的葉子依序擺放,逐步完成阿美族傳統漁獵Mitafa'的技術,學童表示受益良多。
(學童 Edaw Calaw (丁盈睿) 阿美族:
就是用抓魚的用具,把它用石頭壓好(上課感覺怎麼樣)很好玩)
本次溪流課程主要分為臨時工寮搭建、Mitafa'魚法學習以及石頭火鍋體驗,校方希望藉由現場實際行動的模式,讓孩子們學習祖先們的溪流智慧。
(族語教師 Olaw Kacaw (賴秋菊) 阿美族:
我們都是用天然的(素材),讓小朋友自然而然的,讓他們去了解,部落的一些習俗)
(花蓮縣鶴岡秀姑巒溪阿美族實驗小學校長 游可如:
來這邊如何來判斷,河流的流速,還有河流的寬幅,用這樣的判斷來決定,我們要用哪些傳統的魚法,希望孩子從民族知識體系裡面,去知道族人如何善用,在地的溪流的一個地形跟地貌)
此外,校長表示,部落與自然的互動智慧非常豐富,除了溪流課程之外,秀姑巒溪阿美族實驗小學未來也將與部落深度結合規劃在地文化課程,以部落觀點逐步建構現代的民族教育知識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