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記錄成為教學文本,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Cepo'藝術中心,特別請長者帶領部落青年,在大港口部落,依傳統工法建造阿美族傳統茅草家屋。
跟著耆老搭建傳統家屋牆面!部落青年學習家屋編綁技術、穩固家屋,就是希望復振、記錄部落傳統家屋的建造技藝跟傳統智慧,港口部落Cepo'藝術中心去年爭取經費,邀請耆老帶領幾位青年學習傳統文化。
(Cepo'藝術中心負責人 王力之
Cepo' ifazfaz lhungqizi a thau 王力之
我們是希望透過老人家跟年輕人的實作,然後累積部落的知識,做成未來教學的文本。)
傳統家屋以木材為梁柱,牆壁以芒草莖編成,屋頂則覆蓋茅草,室內空間分別有籐床takar、paenan土間起居所,以及取暖用的tangiroan火爐等空間。
(港口部落耆老 Ri'ic 阿美族
tanatuqash
Ri'ic Amis
這是一個家,如果你要做大一點也是家,可是,這個做比較小一點,比較小,不過床鋪的部分也有做到,所謂takar是床鋪,所以,過去家裡頭有很多人時,床也會做得很大,有2張或1張,或很大張的,過去就是這麼做的。)
(港口部落居民 Raway 阿美族
kataunan a thau
Raway Amis
開始立柱時還很好做,做屋頂時,鋪屋頂外邊及上面,外邊要先做我就不會,長輩就不斷教導,說茅草要先鋪屋頂外邊。有機會學習長者的智慧,如何綁藤、鋪設屋頂,真的我非常高興,我很喜歡。)
復振傳統家屋的過程,耆老回憶起過去部落裡有家庭要蓋家屋,部落會特別動員年齡階層,共同協助取材、蓋屋,發揮團結力量。
(港口部落耆老 Ri'ic 阿美族
tanatuqash Ri'ic Amis
部落會召集說要採藤,協助那一位長輩去採藤,比如說Ri'ic長輩,Ri'ic長輩的,從青少年到青年之父,就出發去採藤,黃藤需要很多圈。)
隨著時代進步,傳統家屋早已在部落逐漸消失,不過年長並曾經參與建造的族人仍然記憶猶新,有機會傳承部落傳統技藝跟智慧感到非常高興,並期許年輕族人能夠保存或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