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tjivuluwan(孫政賢) 台北市

民間基金會發表新書 進一步探討高雄原博館制度

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今天(21)發表了博物館、美術館的行政法人制度的研究新書,並從英國、法國跟日本經驗討論。而這也不禁讓人關注,即將在高雄建設的國家級原住民族博物館,未來的營運制度及方向。

由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策劃的新書21號正式發表,內容從各國討論,博物館及美術館邁向行政法人制度。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進一步談到即將在高雄建立的"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表示政府應有相關的硬體規劃,但重要的仍是組織、營運等制度如何讓博物館邁向永續。

(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
它(行政法人化)可以讓這個館,在運作的過程裡面,它會比較有自主性比較有彈性,更能夠去發揮它的專業,可是它的績效跟,它的公共服務品質提升,也是會被要求跟苛責的 )

雖然行政法人並非是博物館的唯一解方,但政大副教授張瑜倩,就以英國博物館的法人制度為例,表示自己所在的行銷部門,都是商業相關人才,人員組織的彈性,也較容易讓專業回歸本職。

(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 張瑜倩:
公務體系他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專業,可是他因為員額的問題,他可能被分配到一個,他不是那麼擅長的領域,那我覺得這個是法人化,能夠去做因為它的用人,是可以有彈性的,然後它甚至可以更專業 )

而長期在法國研究的學者陳彥伶,提到法國博物館的相關法規,修改頻繁,就是要為了順應時代下的文化脈絡,讓館方能靈活展出。

(台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典藏研究組長 陳彥伶:
展覽裡面我覺得他們,不會只用館方的思考,他們會真的邀請當地的人,或者是跟那個文物有關的,就像我剛剛講一些很重要的人,或者是耆老文化這樣子背景的人,它們可以真的交流,或是在做展覽研究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誠實地面對,像這樣文化的不同)

而法國政府也會定期參與博物館會議,傾聽館方所需。對比這樣雙方來往,建立館方自主性的方式,國內國家級博物館,仍多屬於公務體系的管理制度。而政府砸了上億元的原住民族博物館,在還沒正式營運前,原民會將如何規劃?學者們提醒,除了硬體建設,原民會仍要仔細思考未來營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