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suhis pimaduh at usuhaisas malistaialu tu halinga
位在新竹縣尖石鄉後山的田埔部落,有一群人透過成立農產合作社,農作物品質有保證,市場價格也可以透過菓菜市場的系統一清二楚,而其中的領導人物就是大家都叫她「小米媽媽」的芭翁.都宓。芭翁10多年前回到部落後,她發現部落的農產品價格不一,族人辛苦工作卻得不到相同回報,於是她串連部落的農夫一起來成立合作社,終於有了好的成績。有一天她想到部落已經有好幾十年沒有種植小米,於是她從家裡的長輩開始詢問,再去找學者專家幫忙,現在已經成功復育出超過40種的小米。種植小米對她來說就是「小米回來了」,泰雅族的語言跟文化也都回來了。
近年來原住民的土地屢屢傳出透過假借人頭的名義出售給外地人士,導致族人紛紛離開家鄉到外地討生活,沒有了土地就像失去了根基,同時也失去了文化跟語言。
位在新竹縣尖石鄉後山的田埔部落,就有這樣一群人透過成立農產合作社,農作物的品質有保證,其中的領導人物就是大家都叫她「小米媽媽」的芭翁.都宓。她回到部落後,重新去思考自己以後到底要做什麼?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成立合作社要有股金,它有一個門檻就是30萬、50萬。那這個一定要集資。如果說是在部落裡面一個人的力量是可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就號召了所有部落的人,就是有志同道合的。)
解決了設立合作社的資金問題,取得了大家的共識。協調的過程中,教會系統起了關鍵的作用。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成立合作社的過程裡面就是,難度最大的就是人跟人彼此間的互信。我們大家都是同屬一個教會,然後我們用泰雅的組織規範凝聚在一起。所以這個合作社走,就走了10年下來。)
提到了世代的交接問題,芭翁也希望可以將合作社的行政工作交接出去,畢竟她一個人沒有辦法處理這麼多業務,目前還好有部落婦女可以分擔一些庶務。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最大的一個困難度就是新生代沒有辦法直接參與,參與在合作社的運轉。我們有年輕人回鄉這件事情,但是他們都是在生產線上,在第一線上,因為他們覺得好像跟著爸爸、媽媽,一來技術性的傳承,那二來就是土地是可以跟他有直接連結的。)
當初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因為族人辛苦工作卻得不到相同回報,於是她串連部落的族人一起來成立合作社。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出國我也去看了,人家為了要因應這個氣候變遷也已經有了作為,那我們到底要做什麼?後來工作夥伴就說我們有小米啊,妳可以種。)
很多關於小米的知識都不見了於是她從家裡的長輩開始詢問,一開始還常常被嘲笑。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我跟我爸爸講說我要種小米,我爸爸笑我,他說妳會種嗎?妳不要種了,妳不要鬧了。他說妳不是種小米的料啊!)
即使一開始就不被看好,她四處問長輩小米的種植技巧,並且拜訪附近部落的族人。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然後第二年,我爸爸就很開心收了小米。他說,哎,妳已經有種子了,他看到農試所的種子的時候,就說這個冰起來的種子會好嗎?這樣子跟我講,所以我們第一年種出來,最起碼有了一些可以當種子,我第二年又種,我第二年種的時候阿嬤就進來了。我種這麼多小米幾乎種出來的小米的名稱,這個已經有名稱了,泰雅族的小米我現在找出來10幾種,不過10幾種是有南澳的稱呼,跟我們這邊的稱呼是不同,但是它好像是相似的,可是我這裡面,40個品系裡面,還有一些是還沒有找到的名字,)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我們在做的是泰雅族的小米的保種,所以在這個裡面,我們就沿用了,就是從農試所那邊的小米,然後加上我們部落,這個附近鄰近的小米,然後我就一直沿用那個40種的小米,就保持40種。)
(田埔部落耆老 Kumi Tali 泰雅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Kumi Tali Atayal
我現在已經84歲了,有很長的時間沒有種小米,又繼續種小米讓我覺得很欣慰,因為我可以教導後代的孩子,可以來接續種植小米這件事情。)
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大家都稱呼芭翁是「小米媽媽」的名聲也傳了出去,愈來愈多的工作邀約跟發展計畫。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其實兒子在身邊真的是我的左右手,那因為有很多事情我自己本身是解決不了的,比如說,我們要趕小鳥,我們要砍草,那這些事情對我來講是一個粗重的事情,那特別是這一段時間我又是學生的身分,所以就是今年他回來,剛好就是可以來做一些,補足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
(田埔部落青年 Yuhaw Pagung 泰雅族
Takidiip tu mainduduaz Yuhaw Pagung Atayal
在外面找工作就是做得有點不太順利,然後我媽一直跟我講說,回山上、回山上、回山上。然後就想說山上可能沒有比外面自由啦。)
對於Yuhaw來說,但是可以跟家人住在一起,有什麼困難也可以互相幫忙。
(田埔部落青年 Yuhaw Pagung 泰雅族
Takidiip tu mainduduaz Yuhaw Pagung Atayal
一開始回來是真的比較好啦,因為畢竟工作都是自己家裡人的,因為那些所有的地啊,所有的菜啊,全部都是叔叔,舅舅他們的。就是去幫忙,然後他也會,就是,怎麼講,家裡會給一點錢啦,就是工錢這樣子。)
既然現在已經回到部落,不妨當作是一個休息充電的機會,等待下次機會的來臨。
(田埔部落青年 Yuhaw Pagung 泰雅族
Takidiip tu mainduduaz Yuhaw Pagung Atayal
可是,這樣子一天一天過好像不是辦法,然後就,看啦,我是,還沒有,還沒有找到一個就是,一個完美解答就是現在應該做什麼事情。)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應該是說在文化內涵裡面,他有很多需要,還要再練習這個部分,因為,工作上,或是文書上他可以協助,他可以在這一方面來協助我,只是說是在文化面向這一塊的實際面,他可能還要用一些時間,來體會來執行。這個是小孫子,我在講什麼,他們就依照它說的方式,那這個是什麼數字,這個是植株,小米的植株的高度。
小米再次出現在自己的土地上,同時也找回自己的泰雅文化。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它冒芽上來就有一個單字,芽下去就有一個單字,然後一直到它生長的過程裡面都有一個單字,所以種小米我們的語言回來了,然後種小米我們的昆蟲也回來了。)
田埔部落,大部分的族人都有一個共識,祖先從以前就一直告誡不要賣土地,如果失去了土地泰雅族就會漸漸消失。
(田埔生產合作社幹部 泰雅族
Kuzakuza sia mumu tu bunun Atayal
就是還好有牧師提醒我們啦,我們這個部落有心人士很多啦,他鼓勵我們土地千萬不能賣,因為前山都很多賣了嘛,很多賣了會變成原住民在當工人啦。錢拿來了,錢是馬上會用掉,土地是可以種東西,可以生長可以吃的,就是有人在這樣常常提醒我們啦。)
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在土地上耕種來餵養自己的家人。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在山上的土地價值,我們這邊大概20幾塊吧,好像是28塊吧,好像是28塊,了不起32塊,可是這邊的農民,他們不要一坪賣了32塊,他們要的是每一年,每一坪產出的作物,比這個32塊還要有價值。)
對於小米未來的想像,是望加入的人可以愈來愈多,大家一起努力,為守護土地盡一份力。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保種,泰雅族的小米保種,其實另外我們的想像就是,整個部落就是我們的博物館的一個概念)
(田埔部落青年 Yuhaw Pagung 泰雅族
Takidiip tu mainduduaz Yuhaw Pagung Atayal
她做這種還滿有意義的事情,那我想說就是先跟著她,先把她,就是她所做的工作先接下來。然後跟著她的屁股慢慢走啊,對啊)
芭翁曾經到外地打拚,回來部落以後重新認識部落跟泰雅族文化,現在她的孩子也走在同一條路上。
(田埔生產合作社創辦人 Pagung Tomi 泰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Pagung Tomi Atayal
只要土地在,回來是容易的,你只要部落土地不在,你要會來是很困難的)
面對外在的挑戰與誘惑,田埔部落的泰雅族仍然使用著祖先留下來的土地,每一滴汗水落到土壤中都變成了豐美的果實回報給自己的家人。
